最近多家大陸民營房產商爆雷,官媒把問題歸咎於民營資本銀行違規借貸。對此,財經界解讀為民營銀行將成為習近平治下下一輪整頓目標。有經濟學者認為,中國在房地產債務危機上正處於兩難局面,令當局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處理不當,隨時產生漣漪效應。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周五(15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多家民營銀行近日收到監管部門罰單,「違法違規事實均涉及向關聯方輸送利益」,批評部分民營銀行經營行為已嚴重違背初心,包括盲目「壘大戶、攤大餅」(即尋找貸款大戶高額放貸),埋下風險隱患;亦向房地產項目違規放貸,以及「三會一層」履職不到位,第一大股東過度介入銀行經營管理。
文章認為,民營銀行經營行為會偏離主業、違法違規開展業務的原因,「既與監管不到位、民營資本逐利本性有關,也與民營銀行某些『先天不足』劣勢有關。」不過文章同時強調,「先天不足」並不是違法違規經營的借口,認為民營銀行必須堅守風險底線,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並與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互補發展。
文章警告,有關部門務必警惕部分民營銀行「野蠻生長」,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引導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初心,並且深入調研民營銀行發展掣肘問題,出台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逐步緩解資本金補充政策障礙。

前國有銀行經濟師:面對房地產債務危機 當局處於兩難局面
香港經濟學者羅家聰,曾任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師,他周五接受本台訪問時説,當中國每個人都是炒樓和炒房地產,向民營銀行借貸的自然是與房地產有關,而當利息率環境便宜,銀行貸款也自然較寬鬆,「沒有説野不野蠻的」。
羅家聰表示 ,當局欲針對某些人進行整頓,且一直希望減少在房地產的高槓桿風險,但目前債務危機嚴重,令當局處於兩難局面,不敢輕舉妄動。
羅家聰說: 她想減少槓桿,都講了很久,但她也知道,現在泡沫吹得這麼厲害,她一減的話就死了,就像恒大一樣。她很明顯是想針對某些人。整頓他們是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公司倒閉後,公司有很多人會失業,連帶影響其他事情,例如整頓了一間做樓市的,可能連帶一些裝修、買水泥的也會有影響,光顧他的和他光顧的企業都會受到影響。
經濟學者:中國對銀行管得最死了
恒大、花樣年等中國房地產巨頭相繼陷入債務危機,當局對房地產債務危機十分警惕,《彭博》早前引述消息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中紀委上月審查國有銀行、投資基金及金融監管部門與民營企業的關係。
這會否意味著,當局下一輪要整頓的將是銀行體系呢?
中國經濟學者賀江兵周五對本台說,中國並沒有純粹的民營銀行,而當局亦嚴格要求銀行,不要對房地產開發商過度放貸,一旦有違規情況,不管其身份都會出手整頓。
賀江兵說: 中國沒有民營銀行,都是國有,少部分是官商勾結的,純粹的民營銀行是沒有的。她不承認民營銀行。她對銀行的要求就是,對房地產開發商不要過度放貸。這一屆政府比較狠的就是,她就是對事不對人,管你是誰,都會搞,中國對銀行管得最死了。
中國從2014年啟動民營銀行試點以來,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19間民營銀行,總資產規模合計12,660億元人民幣。有中國媒體統計報道,今年9月,上海華瑞銀行、遼寧振興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均收到大額罰單。其中,重慶富民銀行因觸犯17項違規行為被罰850萬元,是民營銀行有史以來罰款最高值。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