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梵建交的步伐再踏前一步,有外媒引述梵蒂岡教廷消息,中梵擬在3月兩會後,就主教任命簽署協議。大陸有區域主教認為是大勢所趨,但能否促成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的融合,仍然存有變數。至於基督教方面,有牧師則擔心,大陸當局會繼續打壓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文宇晴 報道)
主教任命問題,一直是中國和梵蒂岡發展關係的重大障礙。中梵自2016年底開始不斷協商會談後,近月屢傳緊張關係解凍的消息。義大利大媒體《米蘭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近日報道,教宗方濟各已同意與中國簽署主教任命協議。
報道引述教廷消息說,在3月兩會閉幕之後,中國可望派代表到羅馬完成簽署協議的儀式。
同時獲梵蒂岡教廷及中國任命的陝西省三原教區主教韓英進,支持有關協議的簽訂,他認為中梵恢復邦交對兩國只有好處。
但他認為,中梵建交除了要處理好主教任命問題外,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領導層的權力分配,亦是能否促進雙方關係的另一個挑戰。他解釋,所謂的「一團」,是梵蒂岡祝聖、未經大陸官方批准的「地下教會」(天主教主教團)。而「一會」,即大陸官方認可的「愛國教會」。
韓英進說︰個人的見解,就是說中梵關係無非是一條明線,一條暗線。明線就主教的任命問題,這比較好談。因為甚麼?因為可以說明到底權力歸誰。暗線就是「一會一團」領導層安排問題。現在主要負責人主要在哪個位置,可能不太好談。我感覺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中梵關係的進程。
義大利《米蘭晚郵報》報道說,美方不會表態反對,只會密切留意。美國國務院積極注意此事發展,認為教廷急於與中國簽協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想要擴大在中國大陸的福音傳播;二是希望促成天主教主教團與愛國教會的合一。
梵蒂岡目前是台灣在歐洲的唯一邦交國,因而台灣都會非常關注中梵關係的轉變。意大利媒體報道引述教廷官員稱,主教任命協議裡沒有提及中梵建交問題,但推斷是遲早的事,又稱梵蒂岡正考慮安排台灣大使館遷址,或讓台灣另外成立與教廷對口的文化機構。
中國基督教會牧師張明選亦樂見中梵建交能促進宗教的發展,但是他同時指出,大陸當局在本月初修正《宗教事務條例》,特別針對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外來宗教加強管控。
張明選憂慮,大陸當局會繼續加強對宗教的打壓,特別是針對基督教家庭教會。
張明選說︰由於宗教混亂,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都有,國家管控不了,所以都用權力來打壓嘛。(與梵蒂岡建交後加促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與大陸當局打壓宗教)肯定是矛盾的,因為國家為了安全,《宗教事務條例》在2月1日執行了,因為基督教發展比較快,天主教(徒)各地都有。所以說國家為了自己安全,(中梵建交)才能穩固國家的(宗教)政策。
本月初,《路透社》引述梵蒂岡高層消息表示,中國與教廷已經就任命大陸主教達成框架協議,七名獲中國政府「自行祝聖」的主教只要得到教宗「赦免」,就能夠成為合法主教。 有關的協議預料在數月內簽署,有望恢復中梵邦交。
報道中曾點名兩名獲教廷認可、但被要求讓位的主教,其中閩東教區主教郭希錦,日前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訪問時指,教廷的決定必須遵守,他會尊重梵蒂岡和中國達成的任何協議,但他認為中國政府不願意讓梵蒂岡在天主教事務上有最後決定權。同一篇報道中指,另一主教莊建堅則拒絕讓位。
台灣《中央社》報道,中國於1951年與羅馬教廷斷交後,許多天主教徒被迫轉入地下活動,直到在20世紀80年代宗教活動被再次允許後,才重新公開活動。不過,天主教在中國的教眾增長較為緩慢,目前大約有100個教區,教徒約在1千萬至1千2百萬人。
逾百名主教中,7成是由中國官方所任命的「愛國教會」主教,3成才是梵蒂岡祝聖、未經官方批准的「地下教會」(天主教主教團)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