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政策新規封禁境外教材 「習近平思想」將成「教材之魂」

0:00 / 0:00

中國教育政策及管理部門發布新的教材管控新規則,將習近平思想透過課程教材全面進入校園,成為教材建設的「靈魂」。同時規定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公立的普通高中也包含在禁止範圍。評論人士認為自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中共懼於西方教育下香港年輕一代的獨立思想,遂在國內校園升級其管控思想手段,以維持有效統治。(吳亦桐/程文 報道)

中國國務院下屬的國家教材委員會周二(7日)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這是中共建政以來首次對各學段、各學科領域的教材推出統一管控法規,超過「毛鄧時代」中共領導人以指示形式干預教材選擇。

該規劃稱,要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入課程教材,使其成為教材建設之魂。在方向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該規劃還列出政治審核規定,既「凡編必審、凡選必審、誰編寫誰負責、誰選用誰負責」。

同天,中國國家教材委、教育部聯合下發4部新規, 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而普通高中除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特別項目外,不得選用境外教材。

當局在《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強調要「按需選用、為我所用」。

就事件,本台採訪了美國喬治亞大學博士留學生古懿。他認為,自去年6月香港發起年輕人佔主流的「反送中運動」以來,中國官媒和親政府學者將矛頭指向香港教科書,稱其影響了年輕一代。這也令中央更加恐懼和警戒公民意識在國內散播。

古懿說:限制外國教材是為了在基礎教育階段維護一元化的意識形態,因為體制知道,知識是自己剋星,自己要生存,就必須壟斷自己定義知識的權利,對於體制來說,如果不能壟斷意識形態,那就沒有政治安全,香港就是前車之鑒。

古懿在2015年發表了《六四26周年致國內同學的公開信》。《環球時報》隨後刊文指其為境外勢力,試圖煽動八零、九零後。

《北京之春》主編陳維健也認為,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讓中共當局更意識到愚民教育的重要性,料當局封殺外國教材的範圍將不只局限在義務制教育。

陳維健說:習近平上台以後完全要回到毛時代,把西方的這些東西全部拿掉,人的思想就統一在它的宣傳當中。個人有了思想,對中共做這些倒行逆施就會有反思。中共的總結就是說,香港發生的危機就是這批年輕人,因為香港的教科書,從他們反證明要從娃娃抓起了。

北京資深記者高瑜也表示,中共用各種封殺和愚民手法,令一代一代人成為「只會唱紅歌」沒有思想的臣民,在習近平時代尤甚。

高瑜說:你不讓用外國的,那劉曉波的(文章)能登嗎?現在就是愚民,從娃娃愚起,把這些孩子的腦袋瓜愚得只會唱紅歌,只能說明現在的教育、意識形態的倒退,既要封殺思想、又要封殺網路,還要封殺課堂。

2016年12月,習近平在中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建設甚麼樣的教材體系,核心教材傳授甚麼內容、宣導甚麼價值,體現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

去年8月當局將「上帝」一詞驅逐出中小學教科書,將《賣火柴的小女孩》、《魯賓遜漂流記》等外國文學經典讀本中涉及基督教、《聖經》有關的字眼摳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