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社會環境惡化,出現性別失衡、樓價高企、青年就業困難等現象,隨之而來的就是年輕人「全面躺平」。近日,標榜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樓、不生子的「四不青年」成為「潮語」,並引起官方關注,其中網上流傳廣州一項官方調查顯示稱,「四不青年」人數為同齡人口總量近一成。這份文件引起熱議,但都是負面嘲諷居多。有網民評論說:「韭菜不長了就要多施肥了」、「不生孩子沒軟肋的人不好管」。
2022年在疫情衝擊下,中國結婚率降至37年新低,只有683.3萬對登記結婚人士,除較2021年減少80萬對。加上青年失業率超過兩成,「四不青年」這個詞彙在今年3月開始在內地網絡流行,即是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樓、不生子。
近日一份題為《當前我市「四不青年」現象有所抬頭 建議多措並舉加強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文件在網絡流傳,據稱是共青團廣州市委發布。該「文件」聲稱:共青團廣州市委開展一項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5501份,其中符合「四不」特徵的大學生、在職青年佔1215份。文件強調,要把「四不」現象轉化為「四要」,即要談戀愛、要結婚、要買樓、要孩子。
這份文件引起熱議,但都是負面嘲諷居多。有網民評論說:「韭菜不長了就要多施肥了」、「又在算計老百姓的生殖器了」、「不生孩子沒軟肋的人不好管、有軟肋才好拿捏。」

「四不青年」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一個現象,中國資深新聞人「世界的十字路口」唐浩近月曾發布 影片說,中國大陸社會環境惡化,基層面對求學就業戀愛競爭白熱化,造就出越來越龐大的「四不青年」大軍。影片中,一名30歲的北京男子表示,自己是一個「四不青年」,即是「不搞對象,不結婚,不買房,不要孩子」,表示現在談戀愛成本太高,「所有的態度和誠意都得用錢來積累」,又指男女都一樣,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該男子稱,如果倒退到10年前,自己也可以為所謂的愛情去義無反顧,但現在沒有錢是真的不行。很多人談戀愛的前提就是有樓,但現在樓價太高。也不是說自己不努力,「因為努力沒有結果,現在內卷(白熱化競爭)那麼嚴重,比較無奈吧」。
男青年還稱,現在拖欠工資時間也挺長,韻達快遞從2020年至今共拖欠他2萬人民幣薪金,「肯定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因為不是小錢,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幾千塊錢都很有用」。他強調,也去過政府勞動監查部門,但是各種踢皮球,「甩鍋甩來甩去的」,在快遞行業幾乎快遞員都沒有合同,所以維權很難,「信任危機已經出現了」,對這個世界都失望了。
男青年最後說,自己現在30歲,目標是再活30年到60歲,60歲以後「小病我就治,大病我等死」,自己不結婚不要孩子,「我最大的父愛就是不會讓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記者:方德豪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