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今年開局首周表現不如預期,上交所、深交所與外資機構舉行座談會呼籲對中國保持信心,一些大型公募基金公司還被要求限制股票拋售。
- 中國經濟「蕭條」政策失信 金融機構寧大舉買國債致收益率急跌
- 中國嚴管經濟學家言論 網民: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
- 中國推救市組合拳後股民湧入致系統死機 學者警告:散戶在牛市很難賺錢
- 4周流出169億美元創新高 中國股巿外資來去一場空
《路透社》引述3名消息人士稱,至少4家大型公募基金在去年12月31日、今年1月2日與1月3日,接到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來電,要求每天買入的股票數量要多於賣出,以穩定巿場情緒。
報道指出,中國股巿開年首周大幅下跌,巿場擔心即將再度上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令本已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當局於是提出該項指導意見。
類似指示有可能成為常態
消息人士表示,這些基金可賣出股票,但如果賣出總金額超過買入總值就必須迅速增加持股,以補回缺口;去年初也曾有類似的要求,這類指示有可能成為常態。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定股票與房地產市場是2025年主要優先事項,近日上海、深圳兩交易所就與外資機構舉行座談會,呼籲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保持信心。
上交所的公告指出,近期邀集8家外資機構代表交流,充分聽取意見建議,希望外資機構積極建言獻策並發揮國際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優勢,扮演與全球市場的溝通橋樑,共同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上交所強調,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固,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展現出強大韌性,隨著一系列經濟政策實施,經濟回升的態勢持續加強,為資本市場持續推動創新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
深交所的公告稱,外資機構是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深交所高度重視與外資機構的溝通交流,不斷增強市場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為境外機構投資營造良好環境,籲外資機構堅定信心,堅持長期主義,共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