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伸向全球 深圳數據庫監控240萬政商名人

0:00 / 0:00

中國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言猶在耳,深圳一家數據公司被指協助政府搜集全球政商界名人個人資料,超過240萬人受影響,當中包括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政府首腦。由於有關資料涉及個人隱私,外界關注,到底數據庫透過甚麼手段獲取機密文件,以及一旦落入中國政府手上的後果。(高鋒/劉少風 報道)

成為眾矢之的的深圳振華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兩年前成立, 總部位於深圳科技產業集中的南山區,素來以聚焦整合境外數據信息為國內機構提供服務,作為口號。消息曝光後,公司的網頁即時停止運作。

綜合英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傳媒報道,振華數據與中國政府和共產黨有機密聯繫,兩年之內透過大數據分析和資料蒐集,建立名人資料庫。

經由網路安全專家還原部分數據,發現資料庫涵蓋超過240萬人,包括英國首相約翰遜、王室成員、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印度總理莫迪等多國政要名人和軍方人士的詳細個人資料,就連知名度較低的企業家、學者、社運人士甚至罪犯,也收錄在內。

揭發事件的美國經濟學者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曾任教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兩年前因為擔心個人安全而離開中國。 他從去年開始深入研究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期間意外接觸到「振華數據」的名人資料庫。有關資料大部分可以從推特、臉書等公開途徑取得,但也包括銀行紀錄、求職資料、心理檔案等機密文件。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資訊安全研究所所長曾怡碩表示,不排除深圳數據庫是經由「暗網」取得這些資料。

曾怡碩說:個人的承包戶,企業上,或者駭客(黑客)會在網上交易。之前也有說,一些國家的情報組織也是在網上購得網絡病毒,或者政要的健康資料,或者銀行紀錄。它根據特定對象去搜尋,在暗網或者網絡上去搜刮資料,然後再用大數據分析。

初步還原的數據庫發現了5萬多名美國人的資料,其次是澳大利亞,有3萬5千人,事件曝光後在澳大利亞引起震動。悉尼科技大學學者馮崇義對中國政府會如何處理外國名人的資料,表示憂慮。

馮崇義說:中國有公開的法律,任何公司包括網絡公司,有義務向政府提供它們所掌握的任何個人信息。中共靠統戰戰略延續政權。如果它們認為你這個人是反共的,它就想辦法打擊你,孤立你。如果它根據這些資訊認為你是親共的,是可以爭取的對象,它就把你發展為黨的代理人。

近期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呼籲其他國家圍堵中國網絡及禁用中國科技。隨後中國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並質疑有國家把數據安全政治化。

馮崇義說:這個政權一貫以來是極端無恥,沒有底線的,不把信息安全當回事。在澳大利亞,黑客侵入網絡體系已經有很多起揭露了。同時又去宣講保護信息安全,這是非常虛偽,非常無恥的一個政權。

振華數據回應外媒採訪時強調有關報道嚴重失實,強調公司是私營企業,與中國政府和軍方無關。發言人向《環球時報》表示,它們從事正常商業行為,卻被媒體肆意曲解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