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病毒疫情,中國政府厲行種種厲苛封控,間接造成新冠康復者遭遇就業歧視,有人甚至被迫露宿街頭。中國社交平台近日瘋傳文章,上海一名農民工因感染過新冠,康復後未能找到工作,被迫睡在火車站公廁,一個6元的麵包她要分三天吃。上海市政府呼籲「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但陸媒則踢爆,上海當局明文指企業是防疫「第一責任人」,並引述企業表明,出現「招聘歧視」實屬「無奈之舉」。
近日中國微博熱傳一篇〈我躲在上海虹橋的衛生間,不知道去哪〉的文章,刷爆全網,也讓網友認識到了一個新詞彙——歷史無陽(從未核酸檢測呈陽性)。
文章的作者在上海虹橋附近工作,每天上下班都會路過這個地方。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她發現虹橋地下通道住滿了人,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這個疑惑在她心裏紮了根,直到她認識了一個女生,名叫阿芬(化名)。文章提到, 3月來到上海的女工阿芬,遇到封城並感染新冠,在解封後又因為「陽過」遭遇招聘歧視,積蓄花光,只能在火車站周邊地區流浪。

在火車站裏,阿芬和其他農民工朋友一起過著拮据的日子。每天到特定位置連接免費WI-FI,下載軟件簽到、搶紅包,攢上幾天再提取現金。共6元人民幣的兩斤麵包,她能吃上3天。衣服洗完,就曬在行李箱上,或搭在火車站圍欄。若要洗澡,就用盆子接廁所水,一直把手放在感應處讓水流出。洗頭沒有風筒,就把頭放在烘乾機下烘乾。
文章指,從5月底到7月,招工平台和中介都表明,需要「歷史無陽」,不考慮進過方艙或曾陽性的工人。阿芬表示,她一直在等待,希望有一天「陽性康復和正常人一樣」,在求職時不會受到歧視。

而火車站近期開始清退閒雜人員。晚上12時在通道坐下或躺著,不到半小時就會有人「清場」。阿芬說,以前「每個能睡的角落她都睡過」。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11日回應事件時聲稱,根據就業促進法、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人;又稱社會各界應對陽性康復者更多關心關愛,不能給他們貼標籤。據澎湃新聞周二(12日)報道,阿芬在多方幫助下終於找到了工作,將到順豐速遞任職。
問題根源:上海政府列企業是防疫「第一責任人」
但據財新網報道,多名企業透露,如果康復者不幸「復陽」,公司所有員工都要算作密接者,被隔離2天。辦公場地也要封閉管理,這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很大影響。同時上海發布的 復工政策裏,企業是防疫「第一責任人」,一旦有復陽傳播,企業負責人要負直接責任。報道一名企業主說,「企業招聘也不想歧視,實屬無奈之舉」。

也有網民反映,在〈我躲在上海虹橋的衛生間,不知道去哪〉文章惹來關注之後,不少在社交平台轉發這篇文章的帖子都遭到網管刪除,也有網民指火車站的流浪群體已不見蹤影,但他們懷疑這批流浪民工並非都找到工作和住處,已是被「強力部門」趕離了中國傳媒和普通民眾的視野;有網民以「中國速度」來形容上海政府這場「維穩運動」的「效率」。

另據「第一財經」周二(12日)報道,廣東佛山市佛山大劇院最近張貼「歷史有陽」不得入內的公告。該劇院在周一(11日)為此道歉,稱有關禁止入場的表述「不準確」,並更改為「尚在居家健康監測期內的已治愈的確診病例」不得入場。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