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前兩月,在主要的13個稅收大項中,9個大項大幅下跌,其中證券印花稅更下降61.7%。面對嚴峻形勢,官方擬以「大規模放水」刺激經濟,不過,新增部分近九成被掌控基建的政府融資平台、大型國企和事業單位吞食。有前國有房企高管告訴本台,「放水地產」只是飲鴆止渴;又指,由於擔心地產市場暴雷,國內中產人心動盪,都想移民。
據財政部上周五(17日)發布的最新財政收支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642億元人民幣(6557億美元),同比下降1.2%。全國稅收收入39412億元人民幣(5682億美元),同比下降3.4%。
在其主要的13個稅收大項中,9個大項大幅下跌。如國內消費稅下降18.4%、進出口消費增值稅下降21.6%、關稅下降27%、車輛購置稅下降32.8%,印花稅下降31.3%、證券印花稅下降61.7%。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三項出現增長,但於整個稅源的影響有限。
而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資訊是,自2000年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零售市場晴雨錶之一的化妝品銷售,亦首次出現了負增長。意味著內需、就業、交易、大宗商品銷售都出現大幅下滑。
一位要求匿名的資深進出口貿易海運商告訴本台記者,目前中國的經濟有問題,第一線的營運者都有切身的感受,但在一些經濟數據上卻顯現耐人尋味的變動,他認為,官方圖以經濟放水支撐樓市,及大搞基建拉動就業。
資深進出口貿易海運商說:因為我這邊是做進出口海運的嘛,我們海運這一塊的話,下降得很厲害。經理人採購指數為甚麼會上漲得那麼厲害,我們海運這一塊波羅的海指數也是暴漲嘛,從500多點漲到1600多點,重要的原因是鐵礦,煤炭這兩樣東西呀。另外一部份原因是那個南美的糧食,要運糧了,這塊是季節性的上漲嘛。後來我也一直在探究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了這個海運指數的上漲這麼快,主要還是因為國內又要搞大基建。昨天有個房地產的業內人士說,房價下半年可能還會漲,原因是經濟放水。他們除了會搞房地產,還會搞甚麼嘛?
央行放水一說似有跡可尋。10天前中國央行發布的資料顯示,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速創下自2016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其中新增部分的89%被掌控基建的政府融資平台、大型國企和事業單位拿走。
但在國內城鎮住房超3.6億套之後,放水地產能否持續,成了大家都在追問的事情。
一位剛辭職轉投移民領域的前國有房企高管匿名告訴本台記者,政府挽救經濟黔驢技窮,唯有繼續吹谷地產泡沫。
前國有房企高管說:剛剛聽那個講,就是國資的這個體系下來的,他說現在中國主要的財政收入45%以上,還是要依靠房地產。所以沒有辦法的事情。你說中國人才多少?這個大環境,除了靠地可以賣,還有甚麼可做的?這個下去的話,遲早還是要暴(雷)嘛。我覺得自己還是要自己尋找出路。
她還透露,習近平連任之後,國內中產階級人心動盪,都想移民,包括她自己也已加入移民大軍。
她說:我是2014年在做這個事情,那時候量還可以,但現在的話,經過疫情三年以後,再加上二十大和那個兩會,諮詢這一塊的量呢很大,一下子漲上去了。現在大家對海外的經濟形勢也不是那麼看好,但是覺得相對而言,把自己的錢放在海外,自己家人在海外,保障相對要多一些,是這個樣子的。
本台記者就此採訪財政部,但財政部新聞辦在聽到記者的問題後,直接掛斷電話,並不再接聽。
記者:黃小山/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