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扭曲市場行為 歐盟新法劍指中國跨境電商

0:00 / 0:00

中國跨境電商的低價商品瘋狂佔領歐盟國家市場。歐盟繼去年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後,再用新法令對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和TikTok等「超大型平台」展開調查,以阻擊歐洲自由市場受到扭曲和侵蝕。

歐盟《數字服務法》(DSA)和《數字市場法》(DMA)近期已先後生效,針對每月擁有超 4500 萬歐洲用戶的「超大型網絡平台」,對這些科技巨頭作出嚴格限制,包括增加透明度,採取必要措施打擊有害信息和假新聞,確保中立性等。目前,歐盟正依據這兩部法規挑戰中國跨境電商。

其中,歐委會上月中發布公告,表示全球速賣通未能禁止假藥、膳食補充劑等影響消費者健康的產品,以及未成年人仍然可以在網站上訪問色情內容等,是故根據《數字服務法》啟動調查程序,要求阿里巴巴集團採取更多措施來解決其平台上的非法和有害產品。調查將確定全球速賣通是否在內容審核、投訴機制、廣告和推薦算法的透明度等方面違法。一旦超大型平台被認定違反法,恐面臨全球銷售額6%的重罰。而早在2月19日,歐盟正式啟動對TikTok的調查,原因是其涉嫌違反透明度和保護未成年人的義務。TikTok有可能面臨巨額罰款。

EU-DUMP-040124 -Photo 1.jpeg
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以其低廉的價格和高速的物流,大舉佔領領歐洲市場。(全球速賣通X圖片)

據悉,每天有40萬個包裹運往德國,當中來自中國的低價商品涉及可持續發展、環保及生產和供應鏈是否涉人權問題等。另外,中國跨境電商也存在漏稅嫌疑。因此中國跨境電商的合規問題被歐盟提上議事日程,歐盟監管部門並擬取消150歐元以下免關稅的政策。

德國高校教師朱瑞向本台表示,這些攻佔歐盟市場的便宜產品帶來了諸多問題,包括產品質量低劣、逃稅、擠佔物流運輸資源等。但最引起警戒的是,很多中國電商平台採集個人信息以及引誘購買等被歐盟《數字服務法》禁止的行為。而不少這類電商透過在歐盟境內註冊分公司,規避監管。

朱瑞說:「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非法採集消費者個人信息,再用不透明的算法來推薦或引誘消費者進行購買。而這種做法其實是違反了歐盟《數字服務法案》。Temu是中國的拼多多的下屬企業,但是它竟然是在歐盟國家愛爾蘭注冊,所以從法律地位上來說就不是作為一家中國企業,而是作為歐盟境內的公司,面臨的監管享受歐盟內部的待遇。歐盟國家對這類平台應該要有更嚴格的監管。」

德國法學學者錢躍君也就此接受本台採訪,他認為中國電商和中國網絡衝擊歐洲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對歐盟自由市場帶來衝擊,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劍指中國這類專制國家。

錢躍君說:「西方奉行市場經濟。歐盟擔心,中國的網上購買平台已經呈現出來的弊端,輸出到歐盟市場。歐盟這次通過的《數位服務法》,就是為了完善這樣的法律規範。歐盟主要就是針對中國這類的專制國家了,擔憂中國通過網上平台,把歐盟國家和民眾的信息傳遞到了歐盟之外的國家,被這些專制政權用來收集成為他們的政治、經濟、甚至軍事的大數據庫,以便他們對民主社會的侵蝕、形成對整個歐盟的威脅。」

EU-DUMP-040124 -Photo 2-1.jpg
EU-DUMP-040124 -Photo 2-2.jpg
歐委會分別於3月14日和2月19日對全球速賣通和TikTok啟動調查。(歐委會官網截圖)

歐盟的有關法律針對全球所有「超大型網絡平台」。去年12月18日,歐委會對X平台發起了該法案下第一項正式調查。但是很顯然,2月發起針對TikTok和全球速賣通等一系列調查,是自去年10月正式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後,又一波劍指中國的調查行動。

記者:吳亦桐/胡彗藍 編輯/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