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反彈確診升逾1400萬 內地專家批香港防疫工作失誤

全球多國新冠肺炎疫情反彈,世界衞生組織指,全球過去一日新增近26萬宗確診病例,連續兩天單日確診人數創新高。周六(18日)共有7360名患者死亡,是自5月10日以來最高。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新冠病毒累計確診病例上升至1423萬3千多宗,死亡人數已突破60萬。美國確診病例及死亡人數仍是全球最多,約370萬人染疫,超過14萬人喪生;其餘依次為巴西及印度,至於歐洲大陸的死亡總人數已超過20萬5千人。

在七月之前感染率仍處於低水平的香港,過去兩周疫情急轉直下,政府更以第三波疫情形容。衞生防護中心周日(19日)公布,周六由下午4時至午夜12時,8小時內已新增108宗新冠肺炎確診,創單日新高。

衞生防護中心指正繼續跟進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的工作。就個案詳情及接觸者追蹤資料,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與他人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尤其應減少外出及避免聚餐或聚會等社交活動,以減少接觸沒有出現病徵的感染者的機會,並減低社區出現群組個案的風險。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日(19日)連同多名局長會見記者,她指疫情非常嚴峻,無受控跡象,需要迅速應變。她亦否認香港的應變措施遲緩滯後。

林鄭月娥形容今次疫情棘手,涉及多個行業包括食肆、安老院舍、的士等,疫情不但局限在香港,全球疫情都看不到下降跡象。政府將召開特別行政會議,討論透過修訂599I章《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公共交通規例》,立法強制佩戴口罩要求,延伸至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律政司司長正在研究。

政府方面,各政策局及部門由周一(20日)開始,只會提供緊急及必須服務,大部分櫃檯服務暫停。公務員恢復在家工作安排,先維持1星期,有效期至本月26日。
林鄭月娥說,有6成公務員包括紀律部隊、抗疫人員,仍然需要上班工作。她指措施基本上回復至抗疫期間最嚴格。

香港、新疆、北京先後出現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擔任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個人微博發文,認為香港在疫情控制沒有採取內地的「清零」目標。

他指出,中國內地局部地區出現小規模聚集性病例,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點,北京和烏魯木齊在疫情發生之後,馬上重拳出擊、開展大排查,快速開展精準的「應檢盡檢」,背後的決心是做到「零遺漏」、「持續接近零病例」。張文宏認為,香港的策略是「應症就診」,沒有好像北京在再出現病例後,就迅速開展大排查和普篩,背後是基於香港將疫情控制在「低水平」,而不是「清零」的概念。

他認為,雖然對於短期醫療資源的耗費相對少,但由此帶來的疫情長期波動,導致的社會經濟成本可能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