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省相繼啟動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改工作,賦予每個家庭更長的產假,以期催生第三個孩子。其中,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周三(12月1日)通過新的計生條例,刪除了「社會撫養費徵收」及推出系列優惠政策。不過有學者認為,這些優惠政策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本周三,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
北京益仁平中心聯合創辦人陸軍對此表示,中國計生政策推行了數十年,造成男女比例失調及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修改政策雖好,但已經來遲了。
陸軍:生育率急劇下降,已經積重難返。儘管政府的大原則和方向是不錯的,但是具體的措施還是非常不到位,甚至有些措施適得其反。
學者:政府沒有給新生兒家庭具體補助
陸軍指出,當孩子出生後,每一對夫婦付出的時間、精力及額外支出巨大,現有優惠是杯水車薪。他說,在西方很多國家,父母每生育一個孩子,都由政府提供財政補貼。他又指,國內托兒教育機構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教育成了賺錢機器。
陸軍說:有人測算過,養育一個子女可能要增加上百萬元人民幣支出。當前從廣東省對於計生條例的修改來看,沒有看到政府對一個家庭生育子女提供多少財政上的幫助,也沒提到稅收減免,予以優惠。
廣東省修改的《計生條例》新增父母育兒假、獨生子女護理假,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支持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等內容。提出再婚夫妻可生三孩、無需再交社會撫養費、新增育兒假護理假以及政府分擔養娃壓力等優惠,另外還刪除了社會撫養費徵收、婚育證明違法責任和強制執行等內容。假期方面,女方在規定的98日產假基礎上,再享受80日獎勵假,男方享受15日的陪產假。
眾多網民對修改後的《計生條例》不屑一顧,網民「黎_賽賽」留言寫道,「缺的是養娃的錢,不是這十天假。」「千鴉百鴿」留言,「別再加甚麼假了,先把年休假落實了吧。」
時事評論人王正認為,政府通過各種方式鼓勵民眾生育第三胎,這與人口紅利被耗盡有直接關係。
王正說:政府還想利用人口紅利招攬國際資本,但是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給人們帶來的壓力,民眾感到苦不堪言。所以不斷在鼓勵生育,但民眾不想生育了。此次政策修改可見在沿海發達省份。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經濟動力不斷下滑,疫情持續兩年也蒸發了大部分資本。政府沒有實體經濟支撐,全國土地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現在鼓勵底層社會民眾生第三孩,創造生產力。
各省新計生條例多以延長產假為「優惠」
面對中國出生人口不斷的下降,今年8月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其後各省相繼啟動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改工作,出台各種鼓勵生育的措施,催生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孩子。
新華社報道,截至上周日(11月28日),已有20多個省份完成修法或啟動修法,其中延長產假、增設育兒假、發補貼成為高頻詞。
鼓勵生育措施大多以增加產假為主。比如浙江對女方生育一孩,延長產假60天,生育二孩、三孩延長產假90天。陝西省給予180天獎勵假。上海、浙江、黑龍江等地規定,子女3周歲前,夫妻雙方每年均可休「育兒假」,安徽放寬到6周歲前。
願意支付補助金的有四川攀枝花市,對生育二、三孩的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補貼金;新疆石河子發放500元、1000元補貼。
預計明年中國新生兒出生率接近零
據官方統計,2017年中國新生兒數量只有1728萬,2020年降至1003.5萬。而且新生兒出生率的減少,已經導致人口減少以及老年人在人口結構中的比重上升。據人口專家估計2021年中國新生兒出生率接近0%。
記者:喬龍/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