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前夕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交付海軍

0:00 / 0:00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周二(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亞一個軍港交付海軍。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交接入列儀式。有學者認為,中國在臨近台灣大選這個時間展示自製航母,是想震懾台灣,警告台灣的總統蔡英文不要藉着大選宣傳台獨。(黃樂濤 報道)

新華社報道,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交接入列儀式。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山東艦」,舷號「17」。

「山東艦」在未入列前就曾於11月中旬通過台灣海峽,其通過時間,正巧就是蔡英文宣布副手搭檔為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後,被台灣輿論認為挑釁意味濃厚。這次交付海軍,碰巧距台灣大選時間也不遠,因此外界也有一些政治解讀。

台灣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軍事專家李正修對本台表示,中國在台灣的「敏感時候」進行一些軍事活動,是想向台灣暗示,中國在軍事上是有能力控制台灣,警告蔡英文不要藉着大選大力宣傳台獨。

李正修說︰這樣的成軍,確實給蔡英文一個很強烈的訊號,就說你不管再怎麼樣,推動兩岸分離路線,他都有辦法,不管是用經濟方面、政治方面、或者是軍事方面來阻止你,這個自製航母的成軍,就等於向蔡英文表示說我準備好了,我現在不止是第一艘從烏克蘭買來的遼寧號,我自己有辦法在短短的3年多,就打造好自己的第一艘航母。

有軍事專家指出,從技術上看,「山東艦」可能落後於美國海軍現役的10艘航母,但對中國來說是前進了一大步。李正修表示,其實這艘航母要真正發揮到軍事力量,還要一段時間的訓練,但中國這次完成自製航母,的確除了對台灣有威脅外,亦令到周邊地區造成軍事緊張。

李正修說︰對於中國大陸來說,現在航母成立了,可是要等到真正能夠上戰場作戰,還需要不短時間的磨練,那只是說他這樣的成軍,確實對於整個東亞的軍事平衡產生一個衝擊,也等於跟美國、日本和周遭國家說中國大陸可以打造自己航母了。

目前世界上除中國外,僅有美國、英國、印度正在建造和試航新的航空母艦。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稱,這艘航母由中國自行研製,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這一建造下水速度快於國際通常速度。

「山東艦」是中國的第二艘航空母艦,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船體購自烏克蘭,艦身原為前蘇聯建造未完工的航母「瓦良格號」。

大陸傳媒較早時報道,在大陸網民發起的《我給航母來取名》網絡投票中,呼聲最高的一度是「台灣號」。還有很多網民投票支持其它名字,包括「鄭成功號」,「齊天大聖號」,「香港號」等等。當時也有網民惡搞一番,令到投票「皮皮蝦」號的得票已經超過了「台灣號」。除此外,原來「山東號」當時只是獲得第三位高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