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龍航空結束營運:陸資大灣區航空得利?

0:00 / 0:00

英資太古集團旗下的國泰航空史無前例大規模裁員,並結束國泰港龍航空品牌,與此同時中資集團成立的大灣區航空,正式申請航空營運人許可證,或吸納國泰被裁人員。在國泰港龍牌照取消後,航權需要交還給政府,意味陸資大灣區航空獲得營運許可後,亦有機會獲得港龍航權。(劉少風 報道)

國泰航空落實裁減8500個職位,包括約5,300名駐港員工,並停止營運集團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並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航空」營運國泰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

與此同時,深圳東海航空董事長黃楚標旗下的「大灣區航空」近日招聘人手,而民航處在 7 月已接獲大灣區航空的航空營運人許可證申請,目前正在處理。有業內人士相信,大灣區航空或會聘請國泰被裁員工,航空營運人許可證申請需時,招聘有助加快獲批時間。

曾任國泰機師的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周三(21日)接受本台訪問指,早前有傳國泰擬整合旗下航空品牌時,中國民航局或會阻撓合併計劃。譚文豪說,未知國泰是否已同政府商討,問題是否已獲解決。他擔心如果港龍最終要交還航空牌照,會就此失去航權。他說,相信大灣區航空今年之內不能營運,不過不知國泰港龍航空的航權及起飛、降落時刻,會否落入大灣區航空。

譚文豪說:大灣區航空的話,他們正在申請(營運許可證), 今年之內不能飛,它會否有一些,無論飛機的起飛、降落時刻、航權會交給它(大灣區航空)呢?這是未知數。所以會看到國泰的聲明,要由當局批准,持有真正航權的政府,以及機場的起飛、降落時刻,能否順利轉移或移交、申請。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對本台指,當一間航空公司結束營運後,航權一般來說會交給政府,再於適當時候開放予香港註冊航空公司申請航權,即使是母公司全資擁有,結束營運後的子公司航權申請亦需得到政府的批准。他指一旦日後大灣區航空取得航空營運許可證後,就可以申請。

羅祥國說:航權是特區政府根據《基本法》授權航空公司運作,本地航空公司,因此港龍結業,特區政府會收回航權,收回之後特區政府會經過行政程序,在適當時候取出航權,透過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機制,讓香港本地航空公司申請,如果今天可以申請,它(大灣區航空)沒有資格申請,(有營運許可證)之後可以申請。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周三書面回覆本台查詢指,國泰港龍航空全面停飛後,必需將航權交還特區政府,不能自行轉讓予其他公司。政府收回國泰港龍航空的航權後,香港航空公司可向運輸及房屋局申請使用有關航權,並由運房局根據既定機制分配。過程中,其他相關的香港航空公司,均有機會就有關申請提供意見。運房局在綜合所收集到的意見後,會根據既定指引處理申請,考慮包括鼓勵良性競爭、是否對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有利、香港航空業的整體發展等因素,以決定如何分配。

運房局又指,得悉國泰集團有意申請國泰港龍航空需交還的航權。在收到國泰集團就申請提交的進一步資料後,運房局會根據既定機制處理。由於有關航權及其分配的具體情況涉及政府與政府之間機密的談判內容,以及商業敏感資料,不會向第三方披露有關詳情。

資料顯示,被稱為「深圳李嘉誠」的黃楚標2010年5月在港註冊「東海航空有限公司」,去年1月更名為「東海航空(香港)有限公司」,去年底再改名為「香港紫荊航空有限公司」,上月再改為「大灣區航空有限公司」,並在當時被傳媒發現。

黃楚標早前對香港傳媒證實,有意發展國內及東南亞短途航線,正準備航空營運人許可證(AOC),但強調計劃未正式落實。黃楚標在內地擁有深圳東海航空共23架波音飛機(737-800),料今年年底達到40架,並已開通深圳至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國家4條國際航線。

外界擔心,今次國泰裁員顯示內部面臨相當大的營運壓力,亦關注到英資公司在香港市場式微。香港經濟學者羅家聰接受本台訪問指,自1997年回歸後,英資企業淡出是正常的事,隨之換來的是中資的逐步滲透。

羅家聰說:(英資式微)這肯定會,這些事預料到97之後不久就會發生,拖了20、30年才發生,其實是很久了,其實這個不是這間公司才體現這件事,這十年八載也很明顯。它(中資)一直滲透,比例愈來愈大,其他行業,是英資的話愈來愈難做,任何一個界別都是,「你埋不了堆」,金融界全部說國語,外國人說英文難以融入,生意難做就離開。

羅家聰指,在疫情下,多國航空公司都有裁員,國泰日後的營運仍難以評估,包括大陸會否收購、調換管理層級等,相信不論中資或英資企業都會面臨類似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