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敦封區】檢測 7000 人僅發現13個案 有專家質疑作用不大

0:00 / 0:00

在香港,政府周末在佐敦封區,到周一(25日)凌晨3:30後完全解封。港府表示,在限制區內完成約7,000名居民的檢測,13個樣本對新冠肺炎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不過,當局在逐家逐戶跟進後,發現約有110人在星期六晚限期前仍未檢測,並立即安排檢測;當局亦會追蹤約473戶在家訪期間無人應門的單位住戶。

對於「封區」成效,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周一在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受限制區2日內僅找到9個單位13宗確診個案不算多,但要動員超過3000人封區檢測,直接與間接成本都高,亦與「願檢盡檢」的確診比例差不多,成本效益相對低,認為做法似乎作用不大。

他又質疑,病毒早已從該區擴散出去,封區檢測其實作用不大,另外染病的人潛伏期達14日,即使這兩天檢測呈陰性,亦有機會將病毒帶出該區,令病毒擴散出去,形容封區浪費寶貴檢測資源。

梁子超指,香港源頭不明個案過去一星期增加,遍布各區,若當局不能在短時間多做有成本效益的檢測,無可能控制疫情。他建議加派流動檢測車到各區,包括較偏遠地區,在大廈找到一宗個案就應強制檢測,附近攤檔、商鋪與樓宇亦納入檢測範圍,以阻截病毒傳播,而不需封區。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同一電台節目指,若計及區內1月初至今的確診個案,陽性比率約是2.5% 。他認為不實施禁足令,患者可以跨區傳播,因此有需要圍封,但時間上「遲咗」,如在一月初做效果相信會好得多。

何栢良又認為港府首次封區,未必有信心短時間內可完成區內居民的檢測,所以才封區兩日,但他認為做法不必要。何栢良又指,有人在封區前離開,如果當中有帶菌者,可以將病毒帶入社區,形成新的傳播鏈。

與此同時,九龍藍田麗港城5座多現多宗確診個案上周被列入強制檢測範圍。港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周一到場視察後表示,第一宗個案涉及16E單位,本月9日曾有家庭聚會,其中一人確診,確診者並非麗港城住戶。而之前麗港城亦有兩名保安員確診,其中一人是居於新填地街。現時大廈的病例,包括16E有4人、15E有1人、17E有1人、19F有1人及26D有3人確診,擔心出現垂直傳播,懷疑病毒經過煙囪效應,在渠管向上向下傳播,而D與E單位是共用天井,帶有病毒的空氣會聚在天井位置,大廈的27樓是頂樓,或會有擾流效應。

至於19F單位的個案,袁國勇說不排除因大廈有確診個案,以致其他單位居民受感染,因此建議先將E座向的所有居民撤離。由於有些E單位與F單位打通,如有這些情況,F座單位居民亦要撤離。他說,現時管理處要了解情況,再決定有多少F座居民需要撤離。

環保署的代表說,據了解屋宇署無收過涉及大廈的漏水問題的報告,大廈渠管有U型聚水器,但留意到有兩個單位無注水,擔心成為初步傳染的途徑。

周一再多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香港累計170名確診者離世。

此外,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早前建議政府,批准德國 BioNTech 與上海復星醫藥共同研發的武漢肺炎疫苗在港使用,食衛局周一下午公布,局長陳肇始已認可復星醫藥 BioNTech 疫苖在港緊急使用。

根據疫苗供應商的資料,準備供港的首批約100萬劑疫苗已完成生產,正進行安全品質測試,順利完成和通過後,預計疫苗二月下旬會由德國運抵香港,政府會在收到疫苗和完成質檢後,盡快啟動政府主導的全港疫苗接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