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需要?高官、建制派再籲強制檢測 多名醫生表明無效

0:00 / 0:00

雖然近日香港的新冠肺炎發現個案維持每日單位數,但近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及多名高官,都提及推行強制檢測。中大教授許樹昌認為目前疫情輕微,無需要推出相關措施。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表示強制措施無效,亦不應與健康碼掛鉤。前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曾表示,擔心香港政府會透過強制檢測及健康碼,加強監控市民。(陳潤南 報道)

陳肇始上周四(8日)指出,為保障巿民健康,正研究強制要求部分人進行檢測,以更好掌握公眾資料。她又說,留意到疫情在早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有反彈情況。隨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周一(12日)發表網誌表示,香港應學習內地防疫經驗,透過大規模的全民檢測及「健康碼」,監控疫情。前特首梁振英亦於Facebook指全民、強制性檢測是控制疫情的唯一辦法,是「在個人權利、自由、私隱等問題上的妥協」。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就表示,現時情況並不適宜推出全民強制檢測。他認為措施要因應當時具體疫情制定,例如早前香港第三波疫情,香港政府為的士司機自願檢測,卻有不少司機未有配合,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才應考慮以強制手段執行。

許樹昌說:現在(香港)不是大爆發,只係疫情水尾未斷。你(全民檢測)要花很多很多資源,但不會發現到太多(個案)。當然(推行全民檢測)最理想要配合一個居家令,但香港實際環境是很難實行。因為譬如內地分小區,有工作人員、政府人員,可以每星期向居民送兩次日用品,一星期內幫助大批市民不用外出,留在家中,於是(大陸當局)有本事做大量檢測。但香港技術上好難。

他又透露,創新科技署現正研究手機應用程式,市民下載後可以紀錄自己行蹤,例如到食肆,就可以掃瞄二維碼紀錄位置,到有疫情時,就可翻查自己行蹤。他稱,該程式的資料只會留在用戶的電話內。

早在8月時,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就曾公開表示,政府應推出「港版健康碼」,規定市民須持有健康碼才可進入商場、食肆及公共交通工具等公眾地方。

但有關建議當時已被醫學界批評。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直言,以健康碼作防疫措施「無任何科學證據」。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認為香港無條件做全民檢測,因為香港難以限制市民外出生活及工作。而大規模病毒檢測與健康碼,兩個政策不應掛勾,他認為健康碼應只用作通關用途。

陳沛然:我自己覺得無須推出極端、強制措施,抗疫方法過去九個月已證明,來來去去都只幾招。額外做更多,不會有額外功效。對於健康碼涉及個人私隱,澳門、深圳、香港,將來通關,政策可能是這個範圍。會否在香港境內活動推行健康碼紀錄,首先政府在立法會的回覆宣稱無關;第二就算今日測試陰性,明天與後日是否代表無感染?

全民檢測在香港引發不少爭議。香港在9月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耗費5.3億公帑。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就表示,計劃逾178萬市民參與,最終只找到32名武漢肺炎患者,認為屬政府資源錯配。

而在目前香港高壓的政府氣氛下,全民檢測除涉及醫療,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前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就批評9月的檢測計劃雖然「失敗收場」,但認為政府不會死心,會繼續利用疫情拓展社會監控,而「健康碼」就是最為貼身的下一個戰場。情況一如中國大陸以「健康碼」,為政府機關打開監控之門,隨時紀錄市民行蹤。

在香港,政府強制性的防疫措施須要法律支援。行政長官與行政會議為防止、應付或紓緩該公共衛生緊急事態的影響,及為保障公眾健康,可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第8條訂立規例乃至罰則,可處不超過第5級罰款及監禁不超過6個月。目前香港不少緊急的防疫措施,例如「口罩令」等,都是根據該條例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