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方國安處周三(29日)大舉搜捕《立場新聞》,6名前高層被捕後,《立場》即日被迫停運,位於英國的分站亦於周四(30日)宣布停運。事件引起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多國譴責,指香港的言論及新聞自由正不斷受到侵蝕。其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發聲明,要求香港及北京當局立即放人。中國外交部回應指,新聞自由並非犯罪的擋箭牌,香港警方依法執法是捍衛香港法治。
布林肯:停止針對獨立媒體、立即放人
香港網媒《立場新聞》多名前高層被捕及即日被迫停運,事件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美國時間周三發聲明。他形容,事件迫使香港原本已為數不多的自由獨立媒體停運,新聞報道不會是「煽動」。 他促請中國及香港當局,停止針對香港自由及獨立媒體,並立即釋放因不公義而被拘留及起訴的記者以及媒體高層。
布林肯又指,言論自由包含媒體自由,而民間能靠獨立媒體獲得資訊,對於社會繁榮和安全至關重要。中國及香港當局打壓獨立媒體,只會破壞香港的信譽及生存能力。他直斥港府「一個不畏真相的自信政府,應該擁護新聞自由」。
聯合國、美、英、德、加、澳等多國發聲譴責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亦發表聲明,指對港府持續打壓公民空間,包括拘捕6名《立場新聞》人員事件感到震驚,稱大家目睹香港的公民社會、自由表達的空間急劇收窄。該辦公室重申,香港受到《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約束,因此有法律責任尊重資訊、言論及集會自由,以及保證正當程序處理。
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斯丹諾(Peter Stano)則表示,事件反映香港的傳媒自由遭進一步損害,指尊重人權及基本自由是《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核心原則。
德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指,事件再次反映,尤其在《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香港的多元化、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正在不斷受到侵蝕,又強調批判性新聞不應被當成犯罪嫌疑。
至於加拿大外長趙美蘭(Mélanie Joly)就在Twitter上表示,密切關注《立場新聞》多名前高層被拘捕,包括擁有加拿大國籍的歌手何韻詩。她強調:「加拿大永遠都會挺身支持民主和新聞自由。」
英國外交部副部長繆敏婷(Amanda Milling)亦在Twitter上發文指:「《立場新聞》被搜查進一步侵蝕了香港言論自由,英國譴責香港限制新聞自由。」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Marise Payne)亦在Twitter發文,指事件是壓制香港的言論自由及媒體,呼籲當局維護新聞自由,以及維護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
林鄭月娥:並非整頓反對派傳媒
另一方面,香港特首林鄭月娥5年任期將到尾聲,她周四以「回顧及展望」為題召開記者會。會上被問到《立場新聞》高層被捕一事,她指行動並非整頓反對派傳媒,但強調無人可以凌駕法律,又說不認同事件對新聞工作者構成寒蟬效應。
她又稱每次執法機關拘捕傳媒工作者或機構,都有西方媒體不分是非黑白,指香港言論自由受衝擊,批評這些都是偏離事實的評論。
林鄭月娥說:一些西方機構、組織媒體、外國政府,在不了解香港法律、不掌握證據下妄下定論,甚至要求釋放所有被捕人士,我覺得說這些說話的人,包括某些政府高級官員本身在踐踏法治。
中方:外部勢力肆意詆毀香港法治與自由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連續兩天發表聲明,對多國言論表示不滿和堅決反對。除了針對歐盟,周四下午再點名批評美國國務院、加拿大外長、澳大利亞外長、英國外交部亞洲事務國務大臣及西方個別議員、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等,罔顧是非曲直,公然散布惡劣言論,肆意詆毀香港法治與自由,對香港警方依法執法說三道四、肆意抹黑。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指,新聞及言論自由,不能成為犯罪行為的擋箭牌,香港警方依法拘捕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的人,是捍衛香港法治,與新聞及言論自由沒有任何關係,又稱《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發展重回正軌。
趙立堅說:新聞自由得以在安全、穩定、法治環境下得到更好保障,這是任何不帶偏見之人都無法否認的事實。美國支持新聞自由是假,見不得香港穩定是真的。美國應該收起虛偽的雙重標準,停止以所謂自由之名干涉中國內政。
中聯辦發言人周四亦表示,堅決支持港府依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公共利益的正義行為,並強烈譴責外部勢力藉機抹黑攻擊《港區國安法》、粗暴插手香港事務的惡劣行徑。又引述社會各界形容,《立場新聞》披著傳媒機構外衣,實質是徹頭徹尾的政治組織。
記者:劉少風 責編:何景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