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逃迫遷】香港唯一紙包飲品回收廠及七十載鎅木廠面臨消失

香港唯一紙包飲品回收廠不獲業主科技園公司續租,面臨迫遷及停運危機;同時,香港有逾70年歷史的鎅木廠,亦難逃迫遷命運。
香港唯一紙包飲品回收廠不獲業主科技園公司續租,面臨迫遷及停運危機;同時,香港有逾70年歷史的鎅木廠,亦難逃迫遷命運。 (粵語組製圖)

0:00 / 0:00

最後更新:2022年9月29日 7:06AM EST.

香港唯一紙包飲品回收廠不獲業主科技園公司續租,面臨迫遷及停運危機,雙方至今仍在拉鋸,回收廠負責人對園方感到失望。同時,香港有逾70年歷史的鎅木廠,亦難逃迫遷命運,港府周二(27日)早上封鎖木廠範圍,展開收地程序。

全港唯一紙包飲品盒回收廠「喵坊 Mil Mill」元朗廠房不獲科技園公司續租,租約年底結束。廠房一直批評,科技園公司不給予搬遷寬限期,亦有違當初聲稱可以長租6年的承諾;外界形容科技園公司為了發展創新科技,卻對環保企業「趕盡殺絕」。

科技園公司:我們真的盡心盡力去幫忙

科技園公司周二(27日)召開記者會回應事件,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指,近日坊間對科技園的批評令他感痛心,重申雙方只簽訂3年租約,從無承諾能提供6年租約。他多次強調園方已經盡力協助,包括在2021年底,科技園在2020年中因得知「喵坊」難以另覓廠房,故續約一年。

黃克強說:由2018年他說沒有地方,我們幫他申請回收基金,到年中我們開始有計劃時已告訴他,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事去幫他忙,再給予他一年延期,墨守成規只是你個人意見,我們沒法子回應,我覺得我們真的盡心盡力去幫他忙,在我們的能力之下,可以做的已經做了。

科技園指根據合約條款,不能再為「喵坊」延長租約,只能盡量爭取給予數月的寬限期,強調要考慮不同持份者及長遠創新科技發展方向,希望外界理解到香港的大環境是推動創新科技,而創新園亦都需要推動發展,園方指願意繼續與「喵坊」繼續商討搬遷安排。

記者會上多次被問到科技園拒絕與「喵坊」續約的原因,以及廠房用地是否已有新租戶。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級總監姚慶良表示,創新園已有下一步發展計劃,但未能透露是否有下一個承租者等細節。

廠房負責人:減廢是有利香港經濟發展的實際工作

在科技園公司記者會結束後約1小時,「喵坊 Mil Mill」亦舉辦記者會回應事件,雙方隔空對質。

針對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指,沒有提及合約期限是6年。「喵坊」創辦人之一葉文琪反駁,2018年曾3度問科技園,與兩名高級經理接觸,獲回覆可租用6年,對方又指地皮已空置10多年,並無其他發展大計。

對於科技園指收回「喵坊Mil Mill」廠地,要興建微電子中心,但「喵坊Mil Mill」指出,根據現時科技園就元朗創新園的公開資料,他們的廠房用地並非在微電子中心的興建範圍。翻查立法會文件,科技園亦沒有就擴建提出確實時間表,質疑為何要如此趕急拆除他們的廠房。

葉文琪又指,「喵坊Mil Mill」都是跟隨香港經濟發展方向,而「減廢」是很實際的工作,質疑園方或港府不幫忙發展,反而要迫遷。

葉文琪說:你所說的再工業化、工業4.0,究竟實質上與我們現在香港經濟發展(有何關係?)減廢是一個很實際的,沒有人能避到這個問題,現在全世界都是自己垃圾自己處理,避不到,深圳都在投訴我們堆填區的臭味,我都很奇怪,為何不是以工業4.0來幫我,甚至利用我去看看如何在應用方面做得更好,更深入?而是「我們與你無關」。

葉文琪強調,如果當初知道只能租用3年,不會投資1000萬港元設廠。他指不是想阻撓科技園發展微電子中心,但希望可以給予2至3年的搬遷寬限期,協助尋找合適廠地作長期運作。

70 年歷史的「志記鎅木廠」難逃被收地命運

另一方面,受港府收回新界東北土地發展影響,住於古洞逾70年歷史的「志記鎅木廠」亦難逃被收地命運。該木廠收地期限於本月13日屆滿,港府人員於14日首次到場表示交付賠償用的支票及傾討收地事宜,惟負責人當日不願交場,最終港府人員逗留片刻就離開。

直至周二(27日)清晨,木廠透過社交網站發放消息,指大批地政人員及港警到場圍封木廠,拉起橙色封鎖線,所有人不得進出。鎅木廠負責人王鴻權表示感到愕然,稱當局雖然有延遲收地,但拆卸工作受到疫情影響,近日已努力安排,仍未能在限期前完成。

他曾透露已有心理準備遷廠,但希望能另覓地方,將木廠延續下去。

王鴻權說:希望你們能關注我們,很開心你們關注,我們繼續做,希望燃點的火焰繼續保存,光輝與暗淡不是問題,最緊要不要熄滅。

王鴻權指,廠內有逾千噸木材,目前只清理大約200噸,其餘700多噸原本已覓得合適地方安置,他擔心當局無法妥善處理,會造成浪費。他希望當局再寬限多2星期,取回廠內屬於他人的物品和機器。

發展局指考慮公共利益 不再延後遷出限期

發展局長甯漢豪日前表示,鎅木廠遷出限期已經數次延遲,再推遲並無意義,又稱考慮到公共利益,不會再作寬限,又指港府會按機制賠償1400多萬元。

甯漢豪早前回應傳媒指已經給予數次限期,稱若如果不斷有新限期,限期將變得沒有意思,表明「總要有一天,限期是真正的限期才行。」

在1947年開業的「志記鎅木廠」,因發展問題先後4度搬遷,現址上水古洞馬草壟駐場時間近40年。面積達約1萬平方呎的加工木廠,逐漸轉型成為專門回收廢木、經篩選開鎅後翻新成再生木材的地方,近年亦開設木工班讓巿民體驗化廢為材,親手製作環保家具。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