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仿效大陸,對全港750萬人進行新冠病毒全民檢測。兩份親北京傳媒周三(16日)晚分別「獨家」透露,這次史無前例的全民檢測,將照市民的身分證號碼劃分。但文章沒說明不接受強檢的市民會有何後果。親中傳媒並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放話」要求港府將穩控疫情作為首要任務。港府堅持「動態清零」,並請求北京出手支援檢測。有香港醫療組織代表和醫生質疑港府「清零」思維是「錯判形勢」,促勿盲目檢測,現應投放資源集中於治療嚴重患者,並提供清晰「自救」方案予港人。
逾萬確診和初陽個案在社區待入院
香港周三(16日)新增4285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大部分屬本地及懷疑Omicron患者,另外初步確診暫約7000宗。過去一日,再多9名新冠患者離世,大部分為長者,另包括一名3歲幼童,為香港最年幼的確診死者。累計陽性檢測個案為30,955宗,17人危殆,超過200人死亡,逾半數人出院。同日,醫管局再有逾120名員工感染,令公立醫院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雪上加霜。
現時公立醫院隔離病床使用量已爆滿,急症室和隔離設施持續「爆棚」,目前至少過萬名病況較輕的患者仍留於社區,等候治療、入院和隔離。惟港府近日才公布應對措施,包括啟動7間「指定診所」和熱線查詢予輕症確診者,並呼籲他們在家「自療」後,再視乎病徵自行選擇支援服務。
習近平親自「放話」:控疫壓倒一切
有監香港疫情嚴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亦親自「放話」予港府,強調港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以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對此,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中央非常關注疫情失控會否令本港出現社會不穩。
劉兆佳說:如果疫情不受控令到民怨積累,出現各種反政府的行為,就是中央不想見到的。
工會主席:港府「後知後覺」醫護「疲於奔命」
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陳國誠接受本台訪問時,就批評港府政策「後知後覺」,又形容醫護人員面對朝令夕改的措施「疲於奔命」,不少人已連日加班。對於近日大批求診長者和病人被迫在寒冬下,於多間醫院急症室外的露天空地接受治療,陳稱,不少醫護人員都感到「痛心」。
陳國誠說:有同事認為,每日政策都在「搬龍門」。面對同樣情況,隔幾日政策就不同,同事無所適從,壓力很大。我們亦很痛心,因為急症室有不少病人等候,卻不能及時提供服務。醫管局並無完善規劃前線同事跟隨,當政府推出政策就要醫管局配合,醫管局卻無完善周詳計劃向前線同事講解,前線同事不斷去應付新事。醫管局做法如同補路,後知後覺。
不過,特首林鄭月娥表明會繼續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目前最需要仍是提升「檢測能力」,已採購1億套快速抗原測試包和增加隔離設施等來應對。
馬仲儀醫生:港府「清零」政策是「資源錯配,誤判形勢」
熟悉香港醫療政策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向本台稱,外國有數據顯示,Omicron雖傳播速度快,但病況較輕,質疑港府沿用「清零」政策去處理新一波疫情,是「資源錯配,誤判形勢」。
馬仲儀說:理論上,政府有些錯判形勢。有數據顯示,不能再用以往(強制)所有人入院或送去隔離設施去處理。而開放(發燒)指定診所和熱線等,應一早準備好。人手已不足,還做圍封強檢行動,如果你做到圍封期間,有上門檢測,都可以,但又叫人寒冬下上街排隊檢測,基本上是「製造傳播」。當然你可以繼續做無限檢測,檢測完成後,是否有足夠資訊分流,令他們不會迫爆急症室?是否有足夠應變措施?你檢測到100萬個人確診,是否有100萬張病床處理?抑或在家治療?
籲參考英國、新加坡等政府做法 告之市民居家「自救」方法
馬仲儀認為,過去港府著重發布傳播速度和確診數字,但不同人士染疫病況、應對和治療方法等訊息混亂、模糊,加上港人「有病就求醫」的求診性格,導致目前市民恐慌性求診。她指出,在醫療資源捉襟見肘下,港府當務之急應將患者按病情和風險分流處理,重新分配人手和資源集中優先處理長者、幼童和病徵嚴重等風險較高的確診者,亦有必要清晰告知市民在輕症下「自救」方法。現身在英國任職醫生的馬仲儀認為,可參考英國、新加坡等政府的做法。
目前,英國、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因應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去年已轉用「病毒共存」方式應對,逐步鬆綁抗疫措施,醫院集中處理病徵嚴重和有緊急需要患者、長者和幼兒,另提供藥物和求診指引予輕症者居家處理。其中,英國政府在兩年前已建立NHS網站防疫指引,供在家患者、康復者了解頭痛、發燒等不同病徵可服食藥物和治療方法,甚至教民眾處理疫情下情緒心理、經濟等問題,並提供相關熱線;同時積極研究抗疫藥物,最近已通過輝瑞新冠口服藥緊急授權,有望讓輕症者能居家治療。
對比早前港府推出的「居安抗疫計劃」,則僅提供監察體溫,檢測、預約求診、檢疫、衛生等的資訊。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和醫管局連日疫情記者會上,被傳媒多番追問下,局方僅指Omicron患者大部分病徵輕微,呼籲患者保持冷靜,視乎病徵選擇支援服務,但未實際交代「居家自療」細節指引,稱要配合防疫策略。至於患者在社區等候期間康復後有何安排,及是否仍須隔離等備受關注的問題,當局稱仍在商討。
袁國勇:輕症患者可留家休息 多喝水和吃必理痛
近日港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亦表示,輕症患者可留家休息,要多喝水和吃必理痛,若無大礙並於家中隔離5至7天,到抗原測試變成陰性,便可以重返社區,稱「質疑病情不嚴重的患者,現階段入院的意義不大」。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就建議,沒有病徵的患者在家要多喝水和休息,輕微病徵的則可參考外國的經驗,服用舒緩頭痛和發燒等的藥物,但稱服藥後病徵減退,並不代表能消滅病毒,仍要按當局指示安排入院或隔離。
全民強檢誰買單?
當前香港要仿效大陸,對全港750萬人進行新冠病毒全民強制檢測,特區政府沒有任何有關該次檢測的招標。費用誰來買單?費用去了誰的口袋有待考證。參照大陸當前的統計,新冠病毒單人檢測成本每人約40元人民幣,全港750萬人的費用基本上要花上3億人民幣。
2020年7月港府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當年8月林鄭月娥宣佈引進兩家中國大陸民營機構協助新冠病毒檢測,華大基因入選,並向香港引進了臨時「火眼實驗室」等設施,設立141間社區檢測中心作為臨時採樣中心。9月1日開始,14日累計為全港超過178萬人檢測。華大基因在2020年度業績快報中稱,公司淨利潤同比增加600%。
核酸檢測定價,起初是200元人民幣,之後將到180元、80元、60元不等。2021年底,按中國國家醫保局的規定,各地核酸檢測單人單檢需降至40元。
另外,有企業的核酸試劑供貨價出現成本與售價倒掛,有低至約5元人民幣,國內還出現檢測造假等荒謬的現象。今年1月,中國新冠檢測龍頭企業「金域醫學」一地區負責人因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被刑事立案。
記者:李若如/馬立克 責編:李世民/何景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