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國安法下學生流失、教師離職嚴峻 前教師:感到不安終提早移民

0:00 / 0:00

移民潮衝擊香港學界,根據教育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公營中小學學額共有61,333個空缺。老師流失情況同樣嚴峻,中學校長會上月去信特首林鄭月娥表示,不少校長反映所屬學校正面對嚴重的教師流失問題,特別是富有經驗及能力的中層管理人才,呼籲港府認真聆聽港人心聲,了解港人移民原因。本台找來已移民海外的前教師,和我們談談他決心離職移民的心聲。

移民教師:國安紅線浮動不定 感到不安終提早舉家移民

近期香港不少教師是因為政治因素選擇移民。擔任教師逾10年的Alan(化名),原計劃在今年暑假移民英國,但鑒於1月發生47名民主派人士因涉及初選被捕,他擔心紅線浮動不定,最終決定在今年4月中提早離開香港。他透露,自己移民前任教的學校亦有17名教師離職。

Alan表示,自己任教中文科,以往習慣引用如「有線中國組」新聞片段等,從不同角度與學生分析社會事件,培養學生個人品格、愛國情操等情懷,以配合中文科「品德情意」的課程範疇。不過自去年起,Alan漸漸發現這種教學模式已不被容許。

Alan說:有時候會(在堂上)播放以前「有線中國組」的片段,不是説一定要批評中國,而是探討她發展中的問題,其實永遠都是從錯誤中學習。但這種教學模式或材料,在去年開始感受到,已經不能再用。如果用這些說中國不好的材料,有些家長或同學有機會說你偏頗。

當局將處理投訴老師個案責任 推卸在學校管理層身上

Alan又提到,教育局在幾次DQ事件後,經常向教師強調要遵守「專業操守」、不要做出不可接受的行為,但就從來沒有向教師解釋何為「不可接受行為」,只強調教師應有能力分辨。他説,作為前線教師及校内的中層管理人員,不希望面對師生互相防範的局面,而對於教師被投訴亦感到無所適從。他形容局方做法是推卸責任,讓校方管理層成為政府的「劊子手」。

Alan說:我今天的教材、發言,會不會有哪句踩了紅線?被同學拿來做到把柄?我用管理層身份的時候,如果有同事踩線了、收到投訴,學校要開會的時候,怎樣去處理呢?幫同事還是保住學校?這些是給管理層的壓力,其實是教育局或者是政府將責任推卸給香港學校的管理層,這個劊子手的角色讓管理層很難做。

教師離職潮持續 或影響教師磨合、師生關係

為應對教師離職潮,教育局早前向逾1,500名未獲教師教育文憑的人,發出「准用教員」證,填補新學年的教席空缺。Alan透露,自己移民前的學校亦聘請了30位新老師。但他擔心新做法會導致校園内出現教師磨合問題、亦影響師生關係及校園氣氛等。

Alan說: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師生關係比教育水準還要重要。在資訊發達年代,老師教不到的話,同學可以上網學習、去補習,反而師生的關係,才可以讓同學有力量去學習,幫同學解決一些問題。

Alan又説,移民抉擇對他來説絕不簡單,留下來或須「埋沒良心」去教授國安課程,而離開後,自己亦憂慮未來或再無「真香港人」教育下一代。被問到未來教育界發展,Alan感到悲觀,認為隨著當局一系列的意識形態政策,包括政府規定學校每天須升國旗、新學年推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取代通識科等,估計12月上學期結束後,或會有更多教師離職。

學生、教師流失率居高不下

根據香港教育局上月公布的2020/21年度《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數字,以及學額空缺參考數據推算,小學流失率約1.6%,中學流失率則擴大至約2.84%,而截至今年7月底,公營中小學學額共有61,333個空缺。根據香港中學校長會在2月份發布的調查顯示,去年7月至11月退學的中學生,較2019年同期增加超過兩成,其中因移民或到海外升學的學生更較2019年大增一倍。

除了學生,學界同時亦面臨教師離職潮。現已解散的香港教師協會(教協)在今年5月發表調查,發現約4成受訪教師有意離開教育界。而《立場新聞》早前引述消息表示,傳統名校英華書院在2020/21學年最少有15名老師離職,佔教學團隊人數約兩成,當中不乏離職移民的教師。

教師離職潮不斷發酵,就連中學校長會亦在上月就施政報告去信特首林鄭月娥,提到不少校長反映,所屬學校正面對嚴重的教師流失問題,特別是富有經驗及能力的中層管理人才,呼籲政府認真聆聽港人心聲,了解港人移民原因,並呼籲港府尊重人才、及早應對教師流失問題。

學生流失、教師離職,某程度影響部分學校需要縮班,甚至如香島道官立小學一樣,或會遇上殺校危機。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周三(1日)表示,港人有移民遷居自由,教育局不會阻止教師離開,但認為在國安法下,香港社會穩定,呼籲市民在移民前考慮清楚。

記者:鄭日堯 責編:何景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