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記者儲百亮不獲香港政府續批工作簽證

0:00 / 0:00

美媒《紐約時報》繼宣布部分香港職員遷至韓國首爾後,再透露該報一名資深中國記者,上周不獲港府續期工作簽證,但未獲解釋。事件是《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港府首次拒續發工作簽證予外國記者。有香港新聞工作者認為,中共把其對待傳媒的一套監控手法,延伸至香港;並質疑港府的決定是聽命於中央。(劉少風 報道)

美媒《紐約時報》報道,香港特區政府上周拒絕為該報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的工作許可續簽,未有交代原因。

報道指,現年 52 歲的儲百亮是資深中國記者,駐華長達 22 年,他近年有份揭露新疆人權問題,並報道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狀況。至今年 5 月,中國政府當局拒續批儲百亮工作簽證,並要求他離開北京;至上周,香港政府亦拒絕儲百亮工作簽證申請。

本台記者周四(16日)聯絡儲百亮,他表示不會接受訪問。入境處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對每宗申請入境處均會按相關法例處理。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認為,《紐約時報》的情況並非單一處境,而是反映北京對待媒體的措施已經在香港整體實施。

呂秉權說:譬如外交部不續證,驅逐美媒,同一個措施亦都來到香港,實施一些打擊報復,香港已經沒有那種真正的高度自治。它因應大陸一些直接的做法,將它同步到香港實施,還有如果見到一些記者「踩紅線」,都會採取不續證的安排。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楊健興周四(16日)對本台指,對港府的做法感到失望,但並不意外,過往曾經發生外籍人士不獲續期工作簽證事件,但港府從未交代原因,只是稱不評論個別事件。他又指,根據《基本法》,港府有權處理出入境事務,但質疑港府現時的決定是聽命於中央,促請港府就目前情況作出解釋。

楊健興說:究竟香港政府是否已經沒有權?即如果是外交部,或者中央政府已經表明,某些外籍人士不能在香港工作的話,香港政府已經沒有權(管)?《基本法》的條文是否要這樣去理解?這是第一它要澄清的事,第二,就是香港政府的政策是否還歡迎所有外國的媒體來香港?設立辦事處,派記者來採訪的,還是一些如果中央政府認為是不受歡迎的,它們就拒絕一些工作簽證的申請?

另外,繼《紐約時報》周二(14日)宣布因應《港區國安法》,將香港的數碼新聞業務遷往韓國首爾後,《華爾街日報》周三(15日)報道,該報及《華盛頓郵報》等其他傳媒也正考慮重新編配人手到其他分社的可能性。

對於末來可能會有愈來愈多外媒撤出香港,楊健興預料會影響香港國際城市的形象。他又指若當局以不批工作簽證續期等方式向記者施壓,可能會觸發傳媒自我審查的問題。

總部設在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周三(15日)發表聲明,指禁止《紐約時報》記者在港工作,違反港人的新聞自由承諾,破壞香港一直賴以成功的資訊自由流通,促請香港入境事務處收回決定。

為報復美國把中方官媒列為「外國使團」,中國外交部3月宣布,要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三家美國媒體,年底前記者證到期的美籍記者,於 10 天內交還記者證,今後不得在中國從事記者工作,包括香港。當時港府未表明會否配合北京指令,僅強調政府會按「一國兩制」原則處理。

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前副主席、《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2018年10月被港府拒續發工作簽證,最終更被拒絕入境,港府未有解釋原因。而外國記者會曾邀請前「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講座由馬凱主持,外界相信港府拒絕續證,與此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