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港外國記者會基於安全考慮暫停辦人權新聞獎 被批評「自我審查」

0:00 / 0:00

香港外國記者會(FCC)今年停頒人權新聞獎,被質疑是自我審查及損害新聞自由。消息指會內由多名記者組成的「新聞自由小組」,過半人集體辭職抗議。外國記者會主席瑞凱德(Keith Richburg)指,尊重及理解會員離開的決定。在「紅線」難捏的情況下,停辦是基於安全考慮。

主辦人權新聞獎的香港外國記者會周一(25日)突然以「不想誤墮法網」為由,宣布暫停頒發今年的人權新聞獎。

FCC 主席:我們打算留港 就要接受香港「新常態」

香港外國記者會主席瑞凱德周二(26日)接受本台訪問指,不想令員工、評判及其他人受到牽連,因為不知道「紅線」在哪裡,但未有具體解釋是基於甚麼安全考慮。他說沒有收到警告,但在諮詢法律意見後,記者會決定停辦人權新聞獎。

對於有不少成員批評記者會自我審查並因此辭職,瑞凱德表示尊重及理解。他指外國記者會在香港成立多年,經歷1997年主權移交,一路上面臨挑戰亦不斷作出調整,至今他與記者會亦未有打算移離香港。

瑞凱德說:我們(FCC)打算留在這裡(香港),我們不會去其他地方,我們在這裡70多年,記者會在開頭30年搬遷到不同地方,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家(中環會址),我們希望盡可能留在這裡,因為我們是香港社會的一分子,建構香港的一部分,我們想繼續留在這裡,但我們要接受香港的新常態,一個新的氣候、環境,留在香港就要接受事物的改變。

對於日後會否繼續舉辦人權新聞獎,瑞凱德稱要視乎當時的情況,並交由董事會投票決定。

新聞自由小組多人集體辭職 評委:暫停頒獎是對新聞業的侮辱

人權新聞獎停辦的消息傳出後,隨即引起業界輿論,批評外國記者會是自我審查,有指轄下「新聞自由小組」過半人集體辭職。本台嘗試聯絡其中的成員,暫未獲回覆。

而其中一名辭職的成員、美媒《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記者Shibani Mahtani則在Twitter說,「不贊成FCC停辦新聞獎的決定,因為人權新聞獎不只對香港,對亞洲人權新聞的記者亦有意義」,故她已選擇辭職。

《華盛頓郵報》引述資深紀錄片製片人、獎項評委之一康妮(Connie Lo)表示,記者會選擇暫停頒獎是「對新聞業的侮辱」,而今年的獎項對已消失的新聞媒體下的記者,有特殊的意義。

亦有辭職的新聞自由小組成員稱,記者會的決定「令人遺憾和失望」,並釋出令人擔憂的訊息,直指「外國記者會捍衛新聞自由的使命不再站得住腳。」

人權新聞獎停辦的消息傳出後,隨即引起業界輿論,批評外國記者會是自我審查,有指轄下「新聞自由小組」過半人集體辭職。(石頭 攝)
人權新聞獎停辦的消息傳出後,隨即引起業界輿論,批評外國記者會是自我審查,有指轄下「新聞自由小組」過半人集體辭職。(石頭 攝)

得獎結果公布前約一星期 煞停人權新聞獎

綜合港媒報道指,人權新聞獎已完成評審,原定於下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公布得獎名單。有消息透露,去年底被國安處搜查後停運的《立場新聞》,今屆獲9個大小獎項,董事會因憂慮法律風險,決定煞停頒獎。對此,瑞凱德不評論所涉機構,他稱因為未有公布得獎者,但承認有些得獎者可能引起問題。

外界關注,在距離頒獎時間僅約一星期,外國記者會為何在這時候煞停。近日,香港記者協會舉行會員大會討論去向,而在外國記者會宣布停頒獎項的同一天,親中媒體《大公文匯》周一(25日)發表文章指「自行解散是記協唯一出路」。當中提到,記協與外力關係千絲萬縷,比如每年跟「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等組織聯合舉辦的所謂「人權新聞獎」。

人權新聞獎 26 年來首次停辦

香港外國記者會26年來首次停辦人權新聞獎(Human Rights Press Awards),該獎項由香港記者協會、香港外國記者會及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合辦。資料顯示,獎項是為表揚新聞工作者就有關人權範疇的專業及傑出報道,旨在加強公眾對基本權利的尊重、提高對人權議題的意識、及集中注意力於發生人權危機的地區。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