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清零】港官再赴深圳謀對策 分析:若「封城」經濟代價龐大

0:00 / 0:00

香港周五(11日)新增1325宗新冠確診個案,再創單日新高,並暫時錄得1500宗初步確診個案。惟港府未能應付龐大的檢測量,各區檢測中心大排長龍、民怨四起。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周四(10日)晚上公布,廣東醫療隊已抵達香港「支援抗疫」。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同日表示,中央高度關注香港疫情。由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率領的一眾香港官員急上深圳,將於周六(12日)與國家衛健委等商討對策。不過分析認為,市民是否願意接受中央的援助只是一半半。至於有專家提出「封城」,分析指封關已令香港變成「封閉之城」,若落實封城,經濟代價非常龐大,而且解封後疫情亦可能會再爆發。

香港的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日前說,現時疫情非常容易全面失控,按照現時情況,兩周後隨時當日新增過萬宗確診。除了隔離及治療設施幾近飽和,香港目前亦未能應付如此龐大的檢測量。港府上周五(4日)已公布,現時每天定額檢測能力只有10萬次,現階段已經超額至平均每日做13至14萬次。即使政府早前已邀請內地檢疫人員赴港,在馬鞍山設立「火眼實驗室」,預期香港每天的檢測量只可增至30萬次。

港府政策泛力 廣東醫療隊抵港:粵港兩地唇齒相依

各區檢測中心大排長龍,已經民怨四起。港府連日來信息發放混亂,快速檢測陽性後應如何處理,市民無從得知。有確診者更表示,留在家中4至5日,仍未獲安排送院。

在香港爆發第5波疫情下,中國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周四已表示,中央高度關注香港疫情。而中央亦再次出手派員援港,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周四晚上公布,廣東醫療隊已抵達香港,支援抗疫;並於官方微信發布長約11秒的短片,畫面可見香港其中一個病毒檢測站,市民排隊輪候的情況。影片內容也提到「粵港兩地唇齒相依、『同聲同氣』,有困難必支援。」

hk-help1.jpg
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發布影片,指廣東醫療隊已抵達香港,支援抗疫。(廣州新聞發布微信官方帳號截圖)

港官周六於深圳 與國家衛健委等商討防疫政策

港澳辦近日將會同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在深圳召開第二次「內地與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指共同研究制定和實施支持香港防控疫情、保障對港物資供應、保持香港社會大局穩定的政策措施。

港府周五續發聲明,指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同日率領官員代表到深圳,準備周六出席是次交流會,與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廣東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代表及專家,就香港當前疫情形勢交流意見 。除了李家超,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及衛生署、食物環境衛生署及民政事務總署等相關部門代表都會出席。

港媒《香港01》周五報道指收到消息,港府官員將爭取將每日檢測量倍增至60萬次,另尋求中央援助興建港版「火神山」醫院,集中並大量接收確診病人。

評論:一半半港人樂於接受中央援助

復興經濟民生大聯盟任偉豪同日說,相信今次中央派團來港協助,是因香港想提高檢測劑量,但以香港人手遠遠不夠,在政府立場要求中央出手亦可理解。但香港人是否樂於接受中央援助?他說反觀民研的調查結果,市民對檢測政策的反應也是一半半。

任偉豪說:這個是一個加強檢測措施的一個援助、動作,所以我相信對於香港人的反應來說,也不是很大,因為他們只是集中在檢測的工作上面。

胡定旭冀中央派千人來港將採樣量增至 300 萬 鍾劍華表示質疑

新冠病毒檢測承辦商「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周五出席電台節目時提及,香港的檢測量已達極限,如果每日採樣量要增至300萬,「火眼實驗室」數量要再多3倍,冀中央派員千多人到港支援,相信中央方面絕對無問題。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周五對此表示質疑。

鍾劍華說:現在說廣東省派1千人下來,老實說你派1千人下來又如何?我看到一個報道,胡定旭說,廣東省派人下來,我們一天便可以測試300萬人。我粗略地計算過,我假設你有1千人下來,香港同時有2千人正在工作,即是共有3千人,那麼這3千人同時工作10小時,若要達到300萬這個目標,每一個檢測36秒就要完成,包括記低資料、在檢測樣本記低你的姓名及號碼、採樣等,36秒是否能夠完成?我很懷疑。

要中央出手援助已非第一次

翻查資料,其實中央出援手助港抗疫已非第一次。早在2020年8月,香港爆發第3波疫情期間,由國家衛健委組建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共500多名隊員則先後抵港,協助「全民自願檢測」,亦支援在香港亞博館增建社區治療設施等。當時並在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興建「火眼實驗室」,希望增加檢測量。不過最終只有約178萬人參與全民檢測。

6 成人支持「與病毒共存」 鍾劍華:如堅持清零 看不到隧道的盡頭

香港民意研究所周五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7千名受訪者中,有57%認為「與病毒共存」更適合香港,32%則贊成「動態清零」。在受訪的民主派支持者中,則有近九成支持「與病毒共存」。

鍾劍華說,如果堅持清零,「真的看不到這條隧道的盡頭在哪裡」,因為病毒會變種。

不過,周四有專家甚至提出「封城」的建議。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封城可將死亡個案降至約100人,建議港府積極考慮有關政策。

分析:封關已令香港變成「封閉之城」 若落實封城經濟代價非常龐大

香港有線電視前助理總監兼財經資訊台台長顏寶剛接受本台訪問時說,港府在「動態清零」及「與病毒共存」之間已經進退失據。若要封城,首先要弄清楚其目標。如果想阻擋病毒在社區散播,可能真的要封3至4周,期間所付出的經濟代價非常龐大,「萬一封城,700萬人的生計如何安排?」再者,按之前的經驗,解封後也可能會面臨疫情再爆發的問題。

顏寶剛說:若果你停市,那麼你的股票交易又如何?你要考慮香港是一個金融城市,如果股市一停,牽連很大。反過來說,如果不停市,在家中也可進行交易,但也要考慮很多比較上年紀的散客戶,需要親身去進行交易。你看到即使不是封城,但你已經封關,基本上香港都已經變成一個「封閉之城」。外國的駐港人員不能來到香港,香港的外資機構員工亦不能離開,其實對一些外資機構的影響很大,很多都開始做一些後備方案,我了解很多都會把總部搬到新加坡。

顏寶剛續指,一些信貸評級機構已提及,如果香港今年第一季甚至上半年,繼續做一些封閉措施,長遠會造成資金及人才流失,他估計會傷及香港元氣。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