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公屋】港擬斥260億建3萬單位恐5年即棄 評論:治標不治本

0:00 / 0:00

香港房屋政策再次引起爭議,港府提出以260多億港元興建「簡約公屋」,以解決公屋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惟民間對選址及造價過高的反對聲音不斷,質疑是浪費公帑。有本地研究組織認為,港府方案治標不治本,亦反映在公共決策上,欠謹慎的財政紀律。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興建「簡約公屋」,目的是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改善「劏房」的惡劣居住環境。計劃預計最快於2024至2025年落成首批2100個單位,其餘單位分別在2025至2027年分階段落成。

港府近日敲定8幅用地興建「簡約公屋」,當中逾萬個單位來自啟德世運道,計劃引起區內居民反對。幾十名啟德居民周二(7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他們稱至今收集了逾1.5萬名居民簽名,反對在世運道興建「簡約公屋」。

口號:反對啟德世運道,選址為「簡約公屋」!

幾十名啟德居民到政府總部外請願,反對在世運道興建簡約公屋。(石頭攝)
幾十名啟德居民到政府總部外請願,反對在世運道興建簡約公屋。(石頭攝) (YUCHUN.WAN)
港府興建簡約公屋,被指漠視居民訴求。(石頭攝)
港府興建簡約公屋,被指漠視居民訴求。(石頭攝) (YUCHUN.WAN)

港官:大家不可用金錢衡量「簡約公屋」的價值

特首李家超正率團在中東訪問,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周二代主持行政會議時重申,「簡約公屋」使用期完結後會還原土地用途,又指「簡約公屋」的社會價值非金錢可衡量,促請社會體諒。

陳國基說:我希望大家能夠本著這些住在「劏房」,或居住環境不好的人,是急需要政府幫他們。對小朋友而言,「簡約公屋」的環境一定好得多,我希望這方面的社會價值,大家不可用金錢衡量。

香港本土研究社:「簡約公屋」不符合成本效益

香港現時有約14萬戶居民住在「劏房」,但「簡約公屋」只能供應約3萬個單位,而且某些地段的使用期只有5年。香港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接受本台訪問指出,港府的政策工具及目標不匹配,而且比興建公營房屋成本更高,比上一屆林鄭月娥政府提出的過渡性房屋使用期更短。

陳劍青說:因為有些過渡性房屋可以用7至8年,但它(簡約公屋)現在只有5年,甚至啟德那塊(土地),最多單位數量的提供,都要承諾5年交還發展局。它(港府)投放那麼多資源,貴過一個一般的、可能可以用50年以上的公營房屋單位,但它(簡約公屋)只用得5年,在成本效益上很多公眾都討論就是很不化算。花了200多億,最後落了誰的口袋?在公共政策角度來說,除了是不符合(成本效益)之外,第二就是它(政府)沒有一個很謹慎的財政紀律。

在香港房屋不是權利 只是政府的恩恤

陳劍青指,早前香港社會曾經倡議參考外國過渡性房屋,惟港府提出的方案中,過渡性房屋在規格上與外國存有差異,香港只得140呎,且沒有完善社區環境、配套。

陳劍青說:我覺得是政府有一個思維,就是房屋不是一個權利,是福利,它是恩恤給你,所以它覺得你上不了公屋,但快要上公屋,我不能給那麼好,雖然這是低於標準,政府絕對有條件、有資源做得更好,無論在房屋規格上,在香港仍有很多不同的短租地、政府用地去做這些,但它找了8塊(地)就好像交了貨。

「簡約公屋」成本比傳統公屋高逾 3 成?

「簡約公屋」成本過高的問題為人咎病。房屋局最新公布,簡約公屋5年計劃總開支為264.4億港元,若除以3萬個單位,平均每間「簡約公屋」投入約88萬港元,被質疑較傳統公屋及過渡性房屋平均造價高,過渡性房屋的平均成本為55萬元;每個公屋單位的建築成本約65萬元。

當局就聲稱「簡約公屋」每個單位造價介乎53萬至65萬港元,至於造價細項就難以解釋,未詳列單位造價計算方法,而有關說法被市民質疑。

外國都有公屋及過渡性房屋 設計、形象比香港正面

翻查資料,外國都有推出公屋及過渡性房屋,社會爭議不及香港大,而外國不少公屋設計別具特色,形象正面。例如荷蘭、英國都有引入貨櫃屋作臨時過渡性房屋。

荷蘭公屋稱為「社會房屋」,由9間自負盈虧的非牟利組織「社會房企」承建;位於阿姆斯特丹的知名貨櫃村Keetwonen更是全球最大的貨櫃住宅群,以舊貨櫃建成,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當地在2005年動工興建這些臨時青年公寓,用貨櫃疊成1000個320呎單位,單位內均有獨立廚廁及露台,以低至3000港元的租金出租,吸引大批移民家庭和學生入住,深受年輕人歡迎。

在亞洲,韓國、新加坡及台灣都有公營房屋。新加坡「組屋」是當地的公營房屋,由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承建,超過8成新加坡人都入住「組屋」,遠超於香港住公屋的約3成人口。「組屋」常以前後錯落、高矮不一的方式排開,避免形成香港的「屏風樓」。

韓國公屋雖起步較遲,但政府積極推動下,2017至2022年5年內,全國公屋數量已達200萬戶,佔全國住宅總數的9%。設計亦較討好,夠闊落,也設露台。

位於東倫敦的碼頭Trinity Buoy Wharf的貨櫃屋邨,設計具特色。(網上圖片)
位於東倫敦的碼頭Trinity Buoy Wharf的貨櫃屋邨,設計具特色。(網上圖片)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