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重推投資移民計劃設「加辣」條件搶人才 料一國一制下難敵星洲

0:00 / 0:00

港府相隔8年再重推俗稱「投資移民」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除了提高投資門檻至3,000萬港元,並新增非住宅房地產投資。港府料計劃可帶來1200億港元,又認為相對新加坡類似計劃,香港「有吸引力」。分析指,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被視為「一個中國普通城市」,投資獨特優勢、資產安全性大不如前,「難與新加坡匹敵」。

港府周三(19日)舉行記者會宣布,繼2015年暫停後,明年中將重推新一個「投資移民」計劃並接受申請,新計劃下,18歲或以上的申請人須投資3000萬港元在股票及債券等金融資產,當中300萬元要投放計劃指定的創科及其他重點行業發展。

會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稱,香港一直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來港發展,去年15萬名超高資產淨值人士在亞洲,香港佔1.5萬人,數量是「全球第一」,參考過往每年約有4,000人申請,料今次能為香港帶來1,200億元新資金。

許正宇周四(20日)再於《港台》一節目表示,雖今次計劃的投資門檻較以往高 ,但相對新加坡類似計劃,「有信心」香港的計劃有吸引力。他說:「最似是新加坡計劃都有類似要求,(投資)門檻比我們高,要1000萬坡幣,即5、6000萬港元。作為投資者,要選擇一個地方取得永久居留權,不只是錢的問題,亦要透過此工具到這裡生根和發展其他東西,香港的配套和發展前景,我們很有信心。」

不過,據最近多個數據指出,當今年全球經濟疫後復甦之際,香港經濟一蹶不振,今年港股市值蒸發25%,為全球表現最差 ,加上IPO大萎縮,金融市場恐連印度都不如。而且撤資潮、裁員潮不斷,經濟前景紛遭多個行業和國際機構負評。當中穆迪強調負評是由於香港與中國的經濟及金融聯繫緊密,受中國拖累影響廣;同時尤其是2020年實施《港區國安法》及選舉制度改變,有跡象顯示香港政治及司法機構自治權減少。

香港前《有線財經台》台長、財經評論員顏寶剛認為,港府高官說法「離地」,未能「居安思危」。他指出,以往香港投資移民大部分吸引來自具外國永居身分的中國公民 ,但如今香港的獨特優勢大不如前,質疑新計劃未必能守得住這批「大客」。

顏寶剛說:「對這些富豪而言,我相信他們首要關注是資產安全。以前或2015年前放在香港,他們是有信心香港是安全的,不會泄漏資料,因為相信一國兩制。但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港府不斷強調中港兩地融合,大家有資料交換。此情況下,今時今日內地富豪仍否相信香港的金融市場,會放資產在香港呢?過去2年,有不少內地富貴和資金去了新加坡,正因新加坡著重資產安全和保密。」

至於港府自2003年推出「投資移民」後,鑑於大批大陸人來港「炒樓」令樓價急升,2010年將投資門檻提升由650萬港元至1000萬港元 ,並剔除投資房地產,整項計劃到2015年暫停。今次新計劃重新加入房地產的元素 ,包括放寬可投資不多於1000萬港元的非住宅房地產,同時可與「高才通計劃」一樣,享有「先免後徵」印花稅。

顏寶剛認為,可見香港經濟「告急」,而目前情形恐難吸引外資。他說:「不論辦公室、商舖都完全未能回復到2019年前的狀況,甚至比住宅市場更差。核心區寫字樓空置率達1成多以上,是近10多年來最高。商用樓宇跌價嚴重。商舖也是,很多港人北上消費,以前尖沙咀、銅鑼灣核心區舖租大跌,上水、大埔的民生舖值也是大跌。有多少人會願意投資在愈買愈跌的項目呢?」

事實上,新加坡近年是中國富豪走資熱門「避風港」,福布斯(Forbes)上月初公布最新的新加坡富豪榜前10名,9成來自中國。Facebook母公司Meta聯合創辦人薩維林(Eduardo Saverin)以160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的個人身家,成為新加坡首富。

值得留意是,港府近來出招吸引全球富豪來港成立家族辦公室,目標2025年達至少200家,不過一直都拒絕交代目前實際數字。但新加坡早於3年前已著力吸引超高端人士,截至去年底已有1,500間家族辦公室在當地落戶,當中來自中國大陸多達4成。單在過去兩年,已有200名GIP投資者取得新加坡的永居,為星洲合資格的基金注入了16.2億坡元(折合約逾95億港元」,當中57%主力投資於新加坡的公司。

2022年,有約1.08萬中國百萬富翁移民新加坡,但大量財富流入,導致當地樓價和其他生活費用飆升。新加坡政府繼去年後,再於今年3月 大幅提高「全球投資者計劃」(GIP)門檻,包括投資金額由250萬坡元升至1000萬坡元(近6000萬港元)等。雖新加坡不斷「加辣」,惟目前申請隊伍卻愈排愈長,由去年4個月,延長至少8個月至1年。

顏寶剛認為,這諷刺地證明是新加坡因太多資金湧入,「有條件去設門檻,揀人才」,香港目前條件難以匹敵。

記者:李若如/程文 編輯/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