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港「蚊型工會」暴升3倍 現任理事:若需宣誓就考慮解散

0:00 / 0:00

在英國的「香港勞權監察」發表2023年「香港勞工狀況報告」,指香港勞工人口在移民潮下急劇老化;在超過200個工會解散或取消註冊的同時,「蚊型工會」數目飆升3倍。有工會理事透露,不時會收到官方機構「溫馨提示」要小心,又指一旦港府要求理事按《國安法》宣誓,會認真考慮工會去向;「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認為,港府正以另一手法打擊工會力量,預期「解散潮」將持續。

港勞動人口因移民潮急劇老化 「蚊型工會」暴升 3

「香港勞權監察」上周三(24日)發表2023年「 香港勞工狀況報告」,指香港除了經濟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中國經濟放緩及經濟結構性問題,亦對香港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在移民潮的影響下,勞工老化問題急劇惡化,其中20至24歲及25至29歲的勞動人口,比2019年急跌三成及一成半,65歲以上勞動人口則急升三成,現時60歲的勞動人口佔整體約15%。

至於工會數目方面,報告指除了有10多名工會領袖被捕,及有身處海外的工會人士被港府通緝,單在2021至2023年,已經共有218個工會決定自行解散或取消註冊,以及有兩個工會被港府取締。儘管同時會員少於50人的「蚊型工會」數字暴升三倍至813個,但預計教協完成解散程序後,整體工會會員人數會比2019年前少六分一。報告又指,近年工會招收或挽留新舊會員越見困難,隨著23條立法完成,預計工會生存空間將進一步收窄。

工會理事:不時收「溫馨提示」 若需按《國安法》宣誓將考慮去留

有工會理事Jane(化名)接受本台訪問時透露,現時工會需要運作得相當小心,籌辦活動或制定福利時會考慮有否違法,又指不時會收到「溫馨提示」。

Jane(化名)說:「因為涉及工會的官方機構會定期審視工會運作,我們也要向他們提交報告。其實他們有時也會『溫馨提示』我們要小心呀,但又不會明言甚麼……即是其實如果他們明言紅線在哪我就知道,但他們只是說『你們自己小心』,其實那要小心甚麼?我要見到紅線才知道不要踩下去。」

她說工會會員流失情況嚴重,但幸好疫情期間被動地積累一定財政儲備,暫時能夠支撐工會運作,她又解釋仍然堅持的原因。

Jane(化名)說:「其實當日要成立一個工會都要過五關斬六將,真的很難得才能成立一個工會……因為當天真的很辛苦才走到今天這步,在權益爭取上,我們覺得最基本是要堅持下去,所以就算危險或者辛苦都不想貿然解散。」

不過,她表示現時香港有風聲,指政府考慮要求工會理事以及原創辦人,需按《國安法》宣誓,一旦這日來臨,會認真考慮工會之路是否繼續。

Jane(化名)說:「其實我們不是要犯法,不過確實因為我們不知道一條法例的界線在哪、或者甚麼才算犯法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宣誓的話,會否墮入一個更大的陷阱? 我不知道,可能這是未來我們要思考是否可以繼續走下去的一個疑問。」

蒙兆達:工會「碎片化」、會員大減削議價能力 港府疑改打擊手法

「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年輕勞動人口隨著政治原因帶來的移民潮而大規模外流,但港府「藥石亂投」,嘗試以輸入「國內專才」及大規模鬆綁放寬外勞來港,令勞動市場出現嚴重錯配,現時飲食及建造業的本地勞工失業問題越見嚴重,導致本地勞工不滿「隨時爆煲」。

C042624ML-2.png
「香港勞權監察」上周三(24日)發表2023年「香港勞工狀況報告」。(報告截圖)

而在《國安法》的打擊下,具代表性的工會解散後「碎片化」成為「蚊型工會」,會員越來越少,會嚴重削弱工會的代表性及談判能力。

蒙兆達說:「你要提出各項加薪、改善待遇等訴求時,當老闆見到你(工會)人數減少了,未必有能力採取有威脅的工業行動,議價能力一定大幅度削弱。」

香港記者協會日前宣布籌款音樂會因「不可抗力」而取消,記協消息更向 《明報》表示,有人稱「沒有討價還價餘地」。蒙兆達指在《國安法》及23條下,「那把刀」明顯已經放在很多公民團體及其負責人的頸上,但目前未必會再以強硬手段打擊。

C042624ML-1.JPG
香港記協近年不斷被針對,近日再宣布因「不可抗力」被迫取消籌款音樂會。記協對上一個大型籌款活動,已經是2021年12月舉行的53周年晚會。

蒙兆達說:「現在港府可能會用一些更陰險狡猾的手段,因為始終如果是它迫令你(工會)解散、拉人封艇,可能會受到國際輿論壓力……透過『陰乾』你,不讓你舉辦活動,透過傳播恐懼方式迫你自行解散,能夠在規避輿論下達到政治肅清目的。」

他預期在目前「白色恐怖」的陰霾下,香港工會人數會持續萎縮,加上隨著理事離開行業或退休的情況下,工會理事將會出現斷層,相信工會「解散潮」會持續。

記者:武文卓、江穎(華盛頓) 編輯:施芷珊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