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進入「愛國者治港」時代,即將開鑼的新一屆立法會亦「改頭換面」,引入中國化特色。周一(3日),90位立法會議員首次面向國徽、唱國歌完成宣誓儀式,當中3名「紅色背景」議員以普通話宣誓,其中一名被指是中共黨員。而國徽未有如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早前所言「換回區徽」,而是改為兩者並存於議事廳。另有報道引消息指,幾乎全取議席的建制派將增「正副班長、行長」,以提升議政效率。有香港學者向本台分析稱,如今立法會議員基本上在中共主導下選出,大局已定,目前只需處理內部管理問題。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 創下多個「首次」
北京「完善」選舉制度下選出的90名第七屆香港立法會議員,周一(3日)完成宣誓。親中媒體《通視》、《大公》、《文匯》和《人民日報》大篇幅報道,強調如今立法會與以往大不同,「迎來新氣象」、「進入新時代」,並創下多個「首次」。
其中包括首次由特首林鄭月娥親自監誓;根據新生效的《國歌條例》,首次在宣誓儀式上奏唱國歌;因應新實施《國旗及國徽(修訂)條例》,立法會會議廳原先掛區徽的位置首次換上了國徽,並擺放國旗及區旗;候任議員首次在國徽、國旗及區旗下宣誓,以及首次要求宣誓人必須穿正式商務服裝。
曾指宣誓後摘下國徽 現決定長掛國徽及區徽
早前議事廳將區徽換上國徽,惹來社會關注。當時,梁君彥以第6屆立法會主席身分,於去年12月17日向傳媒稱,換上國徽是只為宣誓而設。
梁君彥說:跟政府商討過在立法會宣誓是最好,所以要套上國徽,是為了宣誓場地,而我們也進行了數次綵排。
記者問:之後會否換回區徽?
梁君彥說:當然、當然是區徽,國徽就是因為宣誓時需要用國徽,這是法例所規定的。
可是,立法會秘書處周一(3日)發稿指,立法會行管會決定,立法會會議廳將同時懸掛國徽及區徽,工程將於1月12日前完成,有關做法與澳門立法會一樣。
梁君彥周二(4日)在沒有競爭對手下,連任立法會主席,他見記者時被問及有關「改變決定」原因。梁稱,諮詢中聯辦、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以及法律等各方意見後,才決定將國徽、區徽並存。
梁君彥說:現雖然未必完美,沒有走足程序,我深信絕大分議員都支持這建議。有人覺得不應除下國徽,我是尊重的。有國徽、區徽令議會更為莊重,讓一國兩制可得以實踐。我做主席,有國徽照住我,信心都大些。
3 大界別各增設正、副班長 分析:方便以代理人去管理
另《經濟日報》同日報道稱,據悉,坐擁絕大部分議席的建制派,內部將自設類似學校式的管理,在原有的正、副班長外,將於3大界別各增設正、副班長,其中選委會界別更加設4名行長,為加強協調和維持議政效率。
香港時事評論員杜耀明向本台分析稱,如今立法會議員基本上在中共主導下選出,「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界別的同路人」,「大局已定」,目前只需處理內部管理問題。
杜耀明說:這是單一局面為主的統治局面下,立法會完全可由北京心安控制,接下來只有內部管理問題,包括宣示中央權威,國徽、區徽並存。而行長、班長只是方便以代理人去管理。
首見議員「多聲道」宣誓 3 名議員用普通話
另一焦點是,今次首見議員「多聲道」宣誓。90名議員中,86人用廣東話,僅資歷最深的自由黨張宇人用英語。另有3名議員以普通話宣誓,全部來自選委界,包括孫東、周文港、譚岳衡。
杜耀明認為,當中反映立法會權力重心轉移。
杜耀明說:意思是,北京將立法會議的代理人,延伸至不懂廣東話的人。正如在港英年代,亦不懂廣東話,只用英語宣誓,是同一道理。立法會權力重心全面倒向以中共為中心的權力核心所出現的情況。
譚岳衡被指為「首名中共黨員進駐立法會」
翻查資料,孫東為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為俗稱「港漂」,畢業於清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而80後的周文港報稱在香港土生土長,為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更是第十二屆政協河北省委員、紫荊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他經常以「香港青年」身分接受親中媒體訪問。
其中,譚岳衡被外界指為「首名中共黨員進駐立法會」。他為甘肅省政協常委,曾任職多家中資金融機構要職,包括招商銀行、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銀國際等。有關公司官網和招股書,以及中國搜尋網「百度百科」,寫明他是共產黨員,曾任職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惟譚在參選時申報「無政治聯繫」。譚岳衡早前回覆港媒《信報》查詢時,亦未有直接回應是否曾加入共產黨。
有親中人士曾公開稱,應引入中共黨員入立法會,以確立愛國者治港。據中共黨章,只須3名黨員以上就可組成黨組。杜耀明稱,現時立法會有不少來自人大政協、中共系統等,對於立法會會否出現黨組、黨委,他指「大家自行判斷」。
記者:李智智 責編:張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