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筆名金庸)周二(30日)病逝,他的兒子查傳倜在微信留言,感謝各方好友的慰問,並在微信上載查良鏞生前圖片,並且配上語句:「有容乃大俠客情,無慾則剛論政壇,看破放下五蘊空,含笑駕鶴倚天飛」。
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王志民亦致唁電悼念,他指查良鏞的作品深蘊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對海內外華人產生深遠影響;形容查良鏞畢生心繫國家、愛國愛港,為促進一國兩制事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對弘揚中華文化有重大貢獻。
國台辦對查良鏞逝世表示哀悼,發言人馬曉光指是海峽兩岸共同尊敬的作家、伴著大家長大,大概沒有幾個年輕的大學生和年輕知識分子,沒有讀過金庸的小說的。
他表示金庸以他的創作為中國文學,拓展另一片審美天地。
香港特區政府亦表示深表哀悼,特首林鄭月娥指查良鏞學識淵博,作品糅合歷史與文化、膾炙人口,深受世界各地華人喜愛,對傳承中華文化有莫大貢獻。
查良鏞除了小說之外,他創辦的《明報》亦很有影響力,回歸前他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提出的政治體制方案備受爭議。
查良鏞在在1959年創辦《明報》,六十年代內地爆發文化大革命,《明報》公開表明反對,查良鏞當時被香港左派分子指罵是「漢奸走狗」,更曾受到死亡威嚇一度要離港暫避。
他在文革結束後曾訪問內地,並會見領導人鄧小平。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1985年成立,查良鏞成為委員之一,出任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之後他與另一委員查濟民提出被稱為雙查方案的政制協調方案備受爭議,更有學生在報社外燒報紙抗議。
到1989年「六四事件」北京頒布戒嚴令當日,查良鏞辭去《基本法》草委等職務,結束從政生涯;1991年明報集團上市,兩年後查良鏞辭去集團主席職務,宣布全面退休;到2000年獲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