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被指資不抵債尋求延期還款 分析:其他發展商或會「殊途同歸」

香港「四大發展商」之一的新世界發展,據報近日向債主尋求就延長貸款到期日,引發外界憂慮其財政狀況。該公司周三(18日)發聲明形容有關消息「不實」,但新世界股價及債券價格仍然繼續下挫。有分析認為新世界陷入困境可能是近年過度擴張的「後遺症」,但亦可能是香港經濟出現結構性問題的第一滴血。

投資分析平台:新世界負債佔資產比率超100%

彭博》(Bloomberg)周三(18日)引述知情人士,指香港「四大發展商」之一的新世界發展,近日向借貸予它的銀行發信,尋求就延長貸款到期日展開談判;美國投資分析平台Debtwire上周五(13日)亦指出,新世界現時的淨負債佔資產比率(Net debt/ asset ratio)已超過100%。相比之下,同為「四大發展商」之一的恒基兆業及新鴻基,淨負債佔資產比率分別只為41.4%及21.2%。

1 (3).jpg
據《彭博》報道,新世界發展向銀行發信,希望延遲貸款到期日。(新世界官網) (Lam King Yin)

新世界:不實猜測、謠言 股價近月跌逾25%、市值蒸發一半

新世界發展周三回應指,得悉網絡上流傳一些關於公司的不實的猜測和謠言,重申公司全面遵守所有披露要求,並向投資者和股東提供及時和適當的消息。但有關澄清無力扭轉股價跌勢,新世界股價由上周二(10日)最高位每股報6.93港元,急跌至周三收市報5.27港元,過去一個月跌幅擴大至26%。

新世界發展的永續債券早前亦下跌5.8美仙,創下40.3美仙歷史新低;其2030年到期的美元債券本周亦下跌約18%,跌至自2023年8月以來的最低點。公司市值更由2023年中近500億,迅速蒸發至今年下半年不足200億。

低息時期過度擴張 租務收入不如預期

財經評論員利世民形容新世界「市值」和「負債」的數字並非關鍵,但新世界未來可能要開始出售物業套現解困。

他說:「它真是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它(新世界)現在的收入很差,如果你對比新世界和其它香港發展商,它的收租的收入其實回報率是低於人的。雖然它有很多商場或者商業的出租物業,但是它是不夠別人收租收得好的。」

他認為新世界其中一個經營不善之處,是在以往低息的環境下以槓桿借貸過度擴張,但現時息口上升,過往十年八載所收購的資產所帶來的回報不似預期。

利世民說:「雖然你說現在他的負債比他的總資產還要大,但他又不用一次過賣光(資產)。他只要好像香港特區政府這樣的情況,現在賣了資產,如果能夠撐到幾年,希望樓價升、租金升,可以還到那筆錢。但如果香港長期處於現在這個狀態的話,其實情況都挺麻煩的。」

3 (2).jpg
利世民指,新世界可能要開始出售資產套現還債。圖為新世界前行政總裁鄭志剛的「心血結晶」品牌K11,為於東區的辦公大廈K11 Atelier King’s Road。(新世界官網)

財經評論員:或反映香港經濟現結構問題

利世民形容世界潮流改變,全球零售業的租務市場都陷入低迷,但加上香港經濟情況,對地產發展商更是「雙重打擊」,說到底就是新世界的資本不及其他發展商雄厚。問到新世界會否有倒閉、於香港「消失」的機會,他坦言難以估計,舉例指信和及恆隆亦曾經輝煌、陷入困境,再隨著經濟周期成功重新振作。

他說:「似乎這次最不同的就是香港本身的周期,是不是這麼容易復甦呢?究竟新世界(面對的)是之前過度擴張的一個後遺症,還是(香港經濟)一個結構性現象?如果是結構性現象,那麼新世界只是第一間。因為其他發展商一樣都是『坐重貨』,如果他們的回報都是慢慢下跌的話,最終大家都是殊途同歸。」

2 (5).jpg
財經評論員利世民指,新世界曾在利率低迷時期借貸擴張,包括於2011年全資收購荃灣愉景新城商場,再斥資7億翻新成「D.PARK」。(新世界官網)

「第三代傳人」辭CEO 前高官接替僅兩月再換馬

新世界總負債截至6月底的為2,200億港元,並錄得20年來首次年度虧損。新世界創辦人鄭裕彤長孫鄭志剛9月底辭任新世界行政總裁,前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接手僅兩個月就辭任,由廣東省政協黃少媚接任。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