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意研究所周二(4日)公布最新一份有關香港「社會現況」的調查。結果發現,在民生、政治以及經濟狀況三方面,超過4成市民最關心的是民生問題,而關心政治問題的僅有26%,創2020年12月以來的新低。有分析指,香港大環境出現「離散」的狀態,港人亦出現信心危機,只希望賺夠錢便移民。另一方面,香港民主黨同日發表有關港人移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受訪市民不喜歡在港生活;大概每5名市民,就有1名在過去一年曾經想過移民 。
![香港民研的調查顯示,對政治問題最關心的受訪者只有26%。分析認為,現時香港時局讓港人感到絕望,整體社會環境出現「離散」的狀態。(香港民研直播截圖)](https://www.rfa.org/resizer/v2/DCB7NCZDYQSCVKYQCJTH6XQOJU.jpg?auth=f1f7c08dcf5b5f78a81c9751341b828ee8c739c6e54e34c5d32b226e987b47b0&width=800&height=451)
對政治問題關心度創新低
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在2021年12月9日至14日期間,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方式訪問了1,017名市民。問卷以三選一方式提問,問市民最關心的社會問題。結果顯示,超過4成市民最關心民生問題;對政治問題最關心的有26%,創2020年12月以來的新低;最關心經濟問題的市民同樣有26%,為2012年6月以來新高。
就市民對社會狀況的評分方面,以10分滿分,市民對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同樣創新低,僅有6.16分,創2018年12月以來的新低;對民生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為7.40分,較上次調查微跌;對經濟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有7.2分,有急升。
分析:港人心態返回幾十年前 只希望賺夠錢便移民
前油尖旺區議員李傲然分析指,香港在去年下半年發生許多事情,包括《蘋果日報》高層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等,讓許多港人感到絕望,甚至窒息。他說,現時港人心態恍如回到幾十年前,對香港出現信心危機,漸漸不關心政治環境,只希望賺夠錢便移民,而香港整體大環境亦出現了「離散」的狀態。
李傲然說:既然不能夠對制度、政制、社會時事感到投入,或者甚至(不)可以直接參與(社會事務),倒不如做一些他們(市民)可以控制到的事情,就是掙錢。(香港市民)相對比較抽離,不太在乎香港發生甚麽事。也就是「自己賺自己的錢」,(他們)覺得「算吧,不要理會,賺夠錢就移民吧」。
香港民主黨:超過一半受訪市民不喜歡在港生活
另一方面,香港民主黨在2021年12月14日至24日進行一份有關港人移民的調查,訪問了500多名市民。民主黨周二發表的結果顯示,有58%受訪者表示不喜歡在香港生活,逾兩成人想移民,其中1%人計劃在3年内移民。而打算移民受訪者中,七成半具大專或以上學歷。
民主黨經濟政策發言人陳堡明表示,大概每5名市民,就有1名在過去一年曾經想過移民,高學歷更佔多數,反映香港人才持續流失,加上觀察學校的退學率等不同的數據,認為香港移民潮已經是確確切切在發生的事情。
一星期兩獨立媒體停運 未來市民更不關心政治?
去年12月末,香港網上媒體《立場新聞》多位高層及前高層被捕,同日宣布即時停運。一星期内,另一獨立媒體《眾新聞》亦宣布停運。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4日)回應事件稱,媒體停運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不能與新聞自由掛鈎。
陳堡明表示,該調查早於《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運之前進行,但估計現時想移民的人數「一定會有增加」,又說可以就此再做民調了解。對於目前的移民潮,民主黨建議,港府應檢討施政方針,推出政策吸引港人留港,並改善新聞自由等。
林鄭月娥說:這是媒體自己的決定,不可把這事與香港的新聞自由直接掛鈎,正如其中一個新聞媒體,我們都沒做過任何事,我們的執法部門沒接觸過它,亦沒做過任何事。如果它自己有一定的看法,有一定的擔心而決定要結束,這是在香港的商業社會,時常都會發生。
另外,香港政務司長李家超去信美媒《華爾街日報》,攻擊《華爾街》日前登載的一篇社論,指其卑劣程度達到新高度,表示若真正關心香港新聞自由,就應支持港警執法。
上周四(2021年12月30日),香港當局正式落案起訴《立場》兩任總編輯。《華爾街日報》同時發表社論,指連串事件反映,中國粉碎香港自治之卑劣程度已達新高度。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