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大圍城」事件踏入兩周年,今日香港已烽煙不再,惟這場被視為香港史上最激烈的警民衝突,為港人帶來的「創傷後遺症」仍難以消退。截至今年9月,1,393名示威者被捕,大部分為學生,當中不少已被還押、失聯或逃亡。本台整理當時衝突片段,回顧逾千人被圍困理大的經歷。
警與示威者衝突愈演愈烈 校園頓成「人間煉獄」
2019年11月17日,時值反修例運動期間,示威者堵塞香港理工大學附近的紅磡海底隧道,與港警爆發激烈衝突。當日下午,警方出動大量警力、兩部水炮車及銳武裝甲車,包圍理大,並發射水砲、催淚彈、橡膠彈,驅散示威者;示威者投擲汽油彈及磚頭還擊。
入夜,雙方衝突愈演愈烈,校園頓成「人間煉獄」。港警警告所有人須晚上10時前撤離,否則一律逮捕,但傳出按要求離開的人士仍被圍堵,甚至被捕,包括義務急救員、社工、學生、記者等。
逾 1,200 人被困校園內 大部分人選擇留守
時任理大學生校董李傲然和理大學生會會長廖建鈞,緊急召開記者會,哽咽稱警方有圍捕行動,封鎖所有出口,「校園內一片恐慌」,呼籲各界「救救理大」,又指「絕不希望『六四事件』在理大發生」。
逾1,200人被困校園內,年紀最小只有12歲。踏入18日,面對警方步步進逼,大部分人仍選擇留守,等待黎明「迎戰」。
有示威者寫好遺書向親友道別
不少示威者向本台稱已寫好遺書向親友道別,當中一名當時約24歲學生說:「今次撐不了就沒希望,我剛剛已傳遺書給我的朋友,叫他們幫我去做未完成的事,其實今晚不會預料自己可以出到去,可以回去是賺了的,但不會後悔」。
另一名20多歲的示威者則強調:「我不明白警察,大家都是香港人,都要用過多武力去對付我們,這都是主因令大家仍會走出來,因為香港社會充斥太多不公平。」
巿民發起「圍魏救趙」行動
示威者持續被圍困,有巿民發起「圍魏救趙」行動,逾萬人由各區前往理大營救,惟遭港警堵截,並引發「油麻地人踩人事件」,大批營救者被捕。
18日清晨5時,港警試圖攻入理大,有多間港媒拍攝到,港警持實彈槍。示威者在理大各出入口抵抗,焚燒路障,理大正門變火海。
示威者突破港警防線不果 不少人多處流血受傷
示威者屢嘗試突破港警防線,逃出校園不果,走到警方防線就被催淚彈節節逼退。示威者筋疲力竭,不少人多處流血受傷,出現低溫症狀和情緒不穩。一名年輕護士向本台稱,甘願留守,她哭訴:「如果依間輸咗,就乜都無囉」;亦有社工表示會堅持守護孩子,說:「社工是守護公義、守護生命。」
宗教、政界名人、大學校長介入斡旋
「圍城」持續,多名宗教、政界名人、大學校長,及一批中學正副校長及老師等介入斡旋。其後警方同意特別安排容許他們接走18歲以下未成年學生,警方不作即場拘捕,但有拍照和登記身份證資料,稱保留追究可能;至於18歲以上人士則會以涉嫌暴動罪拘捕。
不過,港警失信下,當晚有示威學生繼續各尋方法嘗試突圍離開,有人從行人天橋放下繩纜到馬路,甚至爬水渠「逃亡」。
「理大圍城」歷時 14 天終結束 至今逾 1300 人被捕
隨示威者「自願登記」離開或被捕,至同月29日,歷時14天的「理大圍城」結束。據警方公布數字,指當時離開理大的人有810名,被登記資料的未成年人士有318名。
截至今年9月30日,警方就理大事件共拘捕1,393人,當中418人被控暴動、非法集結等罪名,有至少40多名「理大暴動案」踢保者再被落案起訴,當中亦有不少「自願登記」人士。港警被指「違背承諾」。有關案件近9成仍未開審,不少被告已等待或還押2至3年,案件排期最久至2023年年底。
2 年後理大正式「圍城」 紀實電影成港「禁片」
如今理大亦正式「圍城」,校園各出入口和附近天橋加裝鐵欄、閘門,並加強保安,市民不能再自由出入校園。
記錄當年事跡的紀實電影《理大圍城》,過去1年相繼獲得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最佳剪接獎」、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並與《佔領立法會》共同獲第12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華人紀錄片獎。今年10月,該片再奪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高殊榮的「羅伯及法蘭西斯佛萊厄提獎」國際大獎,過去30多年從無香港電影奪得該獎項。
雖屢獲殊榮,惟卻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及被親中陣營批評下,成為香港「禁片」,無法在港人面前公映。
記者:李智智 責編:張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