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引起外資「出走潮」。外媒報道,國際酒店連鎖集團文華東方(Mandarin Oriental)行政總裁表示,香港嚴格的防疫措施非常不適合工作,正推動行政團隊暫時到香港以外的地區工作。有經濟學者形容,現時防疫措施不單止是嚴苛,更是不可理喻、失去理智,外資撤離香港是趨勢。
英國《金融時報》周四(10日)引述文華東方行政總裁James Riley指,香港嚴格的防疫措施,令香港變成被孤立的城市(isolated city),甚至是個「差勁」(very poor)的工作地區。James Riley更表示,擬將文華東方行政團隊,暫時撤離到其他地區,因香港已經「非常不適宜開展工作」。
James Riley在海外停留10個月後,最近返回香港。他表示,他的團隊繼續留在香港是不再可行,他說:「我的營運總監(COO)15個月前離開了香港,我沒有讓他回來的計劃,因為他在這裡(香港)甚麼都做不到。」
香港地區經營環境差 文華東方擬在中國增加 5 家酒店
在香港居住25年的James Riley表示,作為一個營運基地,香港地區經營環境變得十分差,當香港重獲流動自由時,才有機會復甦。
文華東方是一家以香港為發展基地的國際豪華酒店連鎖集團,為英資企業怡和集團旗下成員,在全球逾20個國家管有酒店和物業,去年上半年虧損由1.2億美元收窄至6700萬美元。
James Riley指,歐美市場在第四季度的大部分營運情況回復強勢,所以真正的重點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他又說,與香港不同的是,由於國內旅遊回暖,大陸市場提供了合理的回報,集團計劃在杭州、北京、南京和上海增加5家酒店。
就文華東方行政團隊暫離香港的消息,記者周四(10日)向文華東方查詢,包括香港業務有否受影響等,惟對方婉拒訪問邀請,亦沒有正面答覆本台的問題。
羅家聰:外資撤離香港是趨勢
香港經濟學者羅家聰認為,這反映其他人不喜歡香港現時這種抗疫模式,現時「清零」非世界潮流,「香港不再是國際城市」的說法逐步兌現,外資撤離香港是一個趨勢。而港府實施航班熔斷,禁止旅客來港,羅家聰認為這對酒店業打擊大,除非轉為檢疫酒店,否則難以經營。他指在2019年時,外資因理念、價值衝突而撤港,現在外資離開與政治無關,而是生意受損,日常運作都受到影響。
羅家聰說:其他行業,與國際金融、貿易有關的可以理解,他們不希望封關,這些酒店或在封關下直接受第一個受衝擊的,考慮點更加明顯,它不只是考慮高層的出入來往那麼簡單 ,而是你都沒有人來到(香港),沒有人能離開,為何還需要酒店?
港府堅持「清零」 羅家聰:不可理喻 失去理智
其他國家與「病毒共存」之際,香港跟緊中國的「清零」政策,羅家聰認為,香港防疫政策不單止是嚴苛,而是不可理喻。羅家聰說:八個字「不可理喻,失去理智」,你與其他(地方)比較,怎麼比?比較不了,在不可理喻的環境下怎麼營商?它(港府)叫停就停,完全沒有上訴機制,每天都要金錢,做生意要成本。
美商會:香港嚴格的旅遊限制 成企業最大挑戰
香港美國商會在今年1月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4成的受訪會員表示,他們或將離開香港,而促使他們離開香港的主要原因,是香港正在執行的國際旅行限制。
商會稱,香港仍擁有商機,但因為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嚴格的旅遊限制及惡化的美中關係,對企業及個人情緒造成壓力。香港美國商會(AmCham)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表示,許多受訪者認為,香港政府似乎並不關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早泰娜本人去年11月,亦因無法接受香港防疫政策而辭去會長一職,現時留任半年。
林鄭月娥:「動態清零」最符合香港情況及公眾利益
港府「清零」政策要付上經濟等龐大社會代價,因此備受質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8日)在記者會上強調,「動態清零」是最符合香港目前實際情況及公眾利益,過去令香港安然度過4波疫情,會一直堅持這策略。
林鄭月娥說:有人指動態清零涉及龐大的經濟和社會代價,但我想在此指出,人命、健康和香港的醫療系統不致崩潰,更符合香港的公眾利益;又有人指不可持續動態清零,但目前的堅持,正是希望好好利用這時間提升疫苗接種率。
港府周四(10日)起實施更嚴厲的防疫措施,首度將「限聚令」適用範圍延伸到私人處所,禁止多於2個家庭的聚會;並關閉理髮廳、宗教場所等兩星期,2月24日重開後還要有「疫苗通行證」;甚至將修例,允許僱主「合法」解僱不接種疫苗的僱員等。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