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港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創新低 五眼聯盟嚴重關切港民主受侵蝕

0:00 / 0:00

香港《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實施後,首場立法會選舉在周日結束,投票率僅得三成。周一(20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組成的「五眼聯盟」,發表 外長聯合聲明,對特區選舉制度民主成分受侵蝕表達嚴重關切。另外,五國外長重申持續高度關切《國安法》下產生廣泛的寒蟬效應,及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在香港遭持續收緊。聲明指,他們期望看到香港成功,但該願景正受到威脅。五國外長敦促中國信守國際義務,尊重保障香港的權利和基本自由,包括《中英聯合聲明》中所承諾的保障。

這一屆立法會選舉在港府大力「谷票」下,地區直選投票率竟創歷來最低,更低過澳門,要靠由新增的邊境口岸選民「貢獻」近0.4%才保三成投票率。另在泛民杯葛參選下,「廢票率」創歷屆最高,達2%,部分泛民傳統優勢界別的投票率亦創歷史新低。港、台兩地學者向本台分析,認為結果反映選民對選舉傾向「躺平」甚至放棄態度,憂慮香港民主的認受性、議會公信力難以服眾。

總投票率僅 30.2% 創直選以來新低

北京「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反應冷淡,地區直選投票人數約135萬人,總投票率僅30.2%,創下1991年立法局引入直選以來新低,比鄰地澳門今屆立會選舉逾42%還要低。2016年上屆總投票率為近58.3%,今屆較上屆低約28%。

相對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的區議會選舉,被視為建制和泛民的對決,投票率達71.2%,今屆更是暴跌逾4成。

值得留意是,今次選舉額外新增選民從中國返港投票的安排,在香園圍管制站、羅湖管制站和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設最多共11.1 萬個登記名額,惟最後僅2.2萬多人登記,當中僅近1.8萬人投票,為地區直選投票率貢獻約0.4%,才力保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等親中人士期望的3成投票率。

在傳統泛民杯葛參選下,與上屆立法會選舉比較,這次選舉中,多個由泛民主宰的界別投票率大減。社福界的投票率,由上屆83.6%暴跌至今屆低於20%;而教育界、法律界、會計界、工程界、建築測量界、醫療衞生界,均由上屆逾70%暴瀉至今屆約30%。

分析:港府「谷票」措施失效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侍建宇認為,港府「谷票」措施失效。

侍建宇說:單一選區多數決定議席,變相以政黨方向投票。香港在沒有民主黨參與的狀況下,民主黨選民是沒有理由出來投票。而今場選舉亦反映港府自治能力,有兩個策略應該是北京的意思,在中國內地是沒問題,但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是有問題,一方面(要)推高投票率,一方面加強維穩,在民主社會是不可能出現,這矛盾是莫名其妙,但港府竟沒有提醒北京。

除投票率外,港府在選舉前夕高度打擊「投白票」,惟今屆立法會「廢票率」亦創回歸以來最高,達2%,較上屆多近0.5%。

評論:投票率低預期之內 反映選民持「放棄」態度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向本台稱,投票率低是預期之內,而結果進一步反映選民對選舉持「放棄」態度。

鍾劍華說:我覺得很多人都很堅定不去(投票),周圍可見,大家對選舉活動都不理會。(香港民研選舉前調查)逾4成人說不出自己的選區,即使知道選區都不知有何候選人。建制派新增動員只有數萬,而當民主派投票率低,產生不了「谷票」效果,譚香文、馮檢基得票都少,今屆見打非建制派的旗號,亦得不到支持,即泛民選民都已抱放棄態度。

對於立法會步入「愛國者治港」時代,北京雖強調「改頭換面」後的立法會選舉是「五光十色」,惟選舉在低投票率下,結果幾乎「清一色」,由建制派取得逾9成議席。鍾劍華憂慮,立法會將失去公信力,無助港府有效施政,「即使審議速度快了」,亦難以準確回應民意和社會實況。

選舉翌日 中共即發表「香港民主發展白皮書」

選舉前夕,北京、港府官員高調抨擊西方國家和報章「抹黑」選舉,而在選舉結果出爐後,周一(20日)國務院發布《「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強調香港在北京支持下實現的「民主」。

對此,侍建宇整體認為,國際社會不會改變對香港民主狀況的質疑,又認為北京、港府根本無意取得泛民選民的支持,過去官方以「戰狼式」的回應,只為確保「藍絲」票源。再細看票數,建制派今屆地方直選取得約123萬票,較上屆立法會增加約37萬票,但與前年區選相比,僅多約2萬票。而非建制派今屆僅得約9萬多票,較上屆的110萬票大減逾100萬票,亦較前年的區議會選舉大失逾150萬票。

記者:李智智 責編:張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