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港府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當中理髮店和宗教場所更要由周四(10日)起關閉,直至本月24日起實施「疫苗通行證」後才准重開。消息一出,全港各區髮型屋外大排長龍,有「黃店」理髮廳(Barber Shop)負責人接受本台專訪,指對停業感到措手不及,批評現時防疫政策守舊、老套,認為港人應隨著疫情改變生活方式。有市民就趕上剪髮「尾班車」,但稱對日後感到迷惘,希望政府能夠放寬限制。

「要兩星期後再見了。」理髮廳負責人向每一位熟客暫別。
記者到訪一間位於荃灣區的理髮廳(Barber Shop),這間只有幾十呎的小店,只是經營了短短1年半,就迎來第一次停業。
周三(9日)是關店前最後一天,理髮師的手沒有停下來,而預約名額在前一天已經滿了。
疫情下首停業 理髮廳負責人:想講粗口
與一般髮型屋(Hair Salon)不同,這裡是一間只提供剪髮服務的Barber Shop,主要為男士理髮,免卻洗頭時間,過程中客人及理髮師都戴上口罩。
不過,港府最新公布的政策,令人措手不及。理髮廳負責人Elisa說,那麼多工種來說,從來沒有想過抗疫措施會牽涉到理髮廳。

Elisa說:首先感受就是,想講粗口,因為都幾無辜,特別是我們這些只是淨剪的理髮店,因為服務時間不是很久,而且大家都會戴口罩,大家逗留在這個地方的時間不是很久,不應該牽涉我們,不應該關我們事。其實不是甚麼敏感的地方,我覺得措施不應該勒得那麼緊。
理髮廳負責人:大家都知道清不了零 是否應該接受?
雖然店鋪規模小,但仍需顧及租金及人手,而雖然港府稱最新的措施只維持14天,但難以估計會否一再延期。Elisa說:「14天可以勉強地頂一頂(捱得住),但之後再延期14天就未必了。」
說到對港府的訴求,Elisa大嘆一口氣,她說:「可以說一個晚上」。她指現時防疫政策守舊、老套,疫情至今已兩年,港人的生活方式都要改變。
Elisa說:根本清不了零,大家都知道清不了零,是否應該接受?其實坦白說,香港人很自私,你要禁我,首先錢從哪裡來?你是否應該可以快點彌補我們的損失? 或者配套上是否可以做好一點?
趕上剪髮「尾班車」 顧客:不懂自己剪頭髮
男生的頭髮長得比較快,經常需要修剪。方先生是這裡的熟客,他光顧這間小店已有1年,平均1個月剪兩次髮。在理髮廳停業的前一天,方先生即時預約,幸好趕上剪髮「尾班車」,他對日後感到迷惘,希望措施不要再延長。

方先生說:我們不懂自己剪頭髮,(措施)不要再延長了,都不知道怎麽辦,沒有人幫我剪,可能要找媽媽幫我。希望剪髮能夠放寬,因為髮型師與顧客都是一對一,我想風險未必這麼大,進店前都有幫我進行消毒,工具都有消毒及戴口罩,所以我覺得傳染風險未必那麼大,(以致)要不准剪頭髮那麼激進。
疫情下不少小店受到打擊,無法生存下去,幸好Elisa的理髮廳未有受太大影響。Elisa說,這間小店開張的時候,疫情已經爆發了幾個月,幸好得到一眾「同路人」支持,生意未受影響,儘管地方淺窄,每天都幾乎預約爆滿。

這間「黃店」並不高調,很多文宣已經被收起,Elisa說,「大家都變了,香港人變得低調一點,但有事都不會不幫,我們還在這裡,不過大家都要各自生活先。」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