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輸署上周六(2日)突推出「推查車牌通知」新措施,將查閱者名稱、申請目的等資料通知車主,特首林鄭月娥在周二(5日)行會前見記者,稱該措施是保護市民不遭起底,「與新聞自由無關」,但記協批評新措施等於「通風報信」。運輸署回覆本台查詢時稱,已接獲至少14宗申請。(李智智 報道)
香港運輸署推出新措施,以個人名義登記的車主可免費訂閱「發出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電郵通知服務,當有人查閱其車牌資料時,被查車主會獲電郵通知。運輸署回覆本台查詢時稱,有關通知會載列申請人的名稱、申請目的、證明書上所載細節的日期及時間,以及證明書發出日期及時間。如登記車主懷疑證明書所載的個人資料被申請人濫用,可聯絡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或報警求助。署方稱,服務推出後首兩日,收到14宗申請。
運輸署:已接獲至少14 宗申請
至於推出服務原因,運輸署稱,是「有鑑於證明書上所載的相關個人資料有機會被用作不法或不當用途」,亦不時有登記車主向署方提出增加個人資料私隱保障的訴求。但署方並無回應服務是否與傳媒查冊工作有關,以及如何平衡新聞自由的考慮。
新措施被坊間認為是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編導蔡玉玲因涉違反「查車牌」聲明被捕案的餘波。
2020年11月3日,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7.21元朗事件」專題編導蔡玉玲,疑因查冊取得「7.21事件」涉事車牌時,被警方控以不正當使用查冊資料,涉違反《道路交通條例》而遭拘捕。事件被指嚴重打壓新聞自由。而今次署方新措施被指是針對傳媒。
林鄭月娥:新措施非常合理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5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被問及運輸署的新措施會否影響傳媒工作,林鄭稱查冊服務已存在一段長時間,但正常功能不包括調查和起底,故有關安排相當合理,與新聞自由無關。
林鄭月娥說:我相信查冊一般不包括調查式甚至起底式工作,我不是說傳媒是正做這些工作。但過去一年,不少查冊資料在社交媒體被發布,令被查人受到傷害。各部門在尊重查冊功能的同時,亦考慮被查冊者可能受傷害的情況。運輸署通知被查人,其資料被查看,並不過份的要求,是相當合理的要求,看不到與新聞自由、通風報信有關。
香港記者協會事後發出聲明反駁,指林鄭將新聞工作與查冊起底混為一談,表示極度失望,並促請政府停止以行政手段阻礙記者查冊,除應盡快在查核車牌資料的申報選項中加入「傳媒報道」的用途外,亦須豁免此類車輛查冊的通知車主安排。
楊健興:政府正以各手段剝弱傳媒監察功能
記協主席楊健興接受本台訪問時解釋,查核車牌登記是記者一貫的查證手法,過往不少關乎重大公眾利益的報道,包括政府高官僭建、以權謀私、商界利益輸送及選舉舞弊等事件,均透過查核車牌及查冊方式揭露。新措施會打草驚蛇,讓受查的車主更有機會更改紀錄、銷毁證據等,令記者調查效能大減。
楊健興說:由《國安法》,以至政府各部門的查冊,(政府)以起底為名,剝弱傳媒監察功能,令一些有權有勢的人,更易避過監察,公眾利益會最終受損。
對於「查車牌通知」是否針對傳媒,以及是蔡玉玲案的延續打壓,楊健興稱,政府正以各種手段打壓傳媒工作,料政府其他部門,如公司註冊署或地政署等,都會因應政府的政治考慮,增加記者調查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