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暴雨】「關愛隊」首出動被批做騷 評論:不透明、太政治化

0:00 / 0:00

在被港府喻為「500年一遇」的世紀暴雨襲港後,香港耗用過千萬公帑於今年成立的「關愛隊」在周末出動救災,政府大力宣傳,在社媒平台發文,展示「關愛隊」與議員在街上落力掃樹葉,清走淤塞渠道的垃圾,惟這些舉動被市民評為「打卡」做騷,為年底區議會選舉「打票」,救災成效有限。社區人士就質疑「關愛隊」過於政治化、透明度低。

副局、特首輪流合照 關愛隊被批「打卡」

周五(8日)的世紀暴雨令香港多區變成「澤國」,公路多處出現死車,甚至地鐵亦水浸。特首李家超在Facebook發帖文指,除了啟動公務員「動員機制」,由他建議成立的「關愛隊」亦會參與救災工作。

作為監察「關愛隊」的民青局副局長梁宏正,經常亮相在局方的專頁。(民青局Facebook專頁相片)
作為監察「關愛隊」的民青局副局長梁宏正,經常亮相在局方的專頁。(民青局Facebook專頁相片)

目前18區中,荃灣和南區已成立「關愛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周六(9日)率先帶領40至50名南區「關愛隊」成員出動。連場暴雨令石澳出現斷水斷電,多條主要道路被傾瀉山泥封鎖,港媒 《獨立媒體》訪問到當區居民,指網絡受影響,但「關愛隊」向他們派發電話卡,形容行動「太弱智」。

水災重災區之一的黃大仙港鐵站與黃大仙中心,周日仍殘留泥水,黃大仙B3出口依然關閉。(張仕仁攝)
水災重災區之一的黃大仙港鐵站與黃大仙中心,周日仍殘留泥水,黃大仙B3出口依然關閉。(張仕仁攝)

不少市民現場留意到「關愛隊」成員與議員,在清理垃圾的同時亦勤於拍照「打卡」。議員鄭泳舜在個人專頁上載兩張鏟泥的照片,其波鞋依然潔白,被網民揶揄「出污泥而不染」。記者亦留意到民青局的社交媒體,已成為地區民政專員的曝光平台,水災後很多帖文也有民政專員的照片,其中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兒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梁宏正更是出鏡的常客。

南區民政專員鄭港涌努力掃樹葉。(民青局Facebook專頁相片)
南區民政專員鄭港涌努力掃樹葉。(民青局Facebook專頁相片)

單日籌千萬 欠第三方審核財務

特首李家超2022年的參選政綱,建議設立18區「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關愛隊」的評審與督導工作全交由民青局正、副局長,以及保安局、勞福局副局長負責,每小隊兩年可獲80至120萬(港元,下同)的資助。

據民青局的網站資料,目前有19隊荃灣「關愛隊」與17隊南區「關愛隊」。若每一小隊可獲最低80萬資助,單是荃灣一區的「關愛隊」一年至少可獲1520萬資助。當外界質疑用千萬公帑給團體做社區服務的同時,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卻在去年10月,在一個電台節目指「資源不足」。

有市民拍到關愛隊努力清理淤塞的渠道同時,有人協助拍攝,此舉被批為「打卡」。(前區議員趙柱幫Facebook專頁)
有市民拍到關愛隊努力清理淤塞的渠道同時,有人協助拍攝,此舉被批為「打卡」。(前區議員趙柱幫Facebook專頁)

麥美娟說:其實我們資源不多,不要以為我們有很多錢做「關愛隊」,我們也希望團隊也可以動員社會資源,並不是政府給錢你去做。

記者翻查親中媒體的報道,各區響應麥美娟的建議,過去半年至少6區以「各界關愛及發展基金」的名目進行籌款,其中南區、大埔、西貢、元朗、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籌得合共不少於6200萬的捐款。在水災前的9月3日,港島東就成立了「各界關愛及發展基金」,當日籌得善款1865萬元,是多區之冠。據《文匯報》 報道,基金背後出資的是同鄉社團和中資企業。「關愛隊」網站指顯示,「關愛隊」須定期提交工作及財務報告,由民政局轄下的地區民政處負責審核,欠缺第三方監督財政狀況。

港特首李家超發起公務員「總動員」,亦加入「關愛隊」成員一起救災。(港府新聞處相片)
港特首李家超發起公務員「總動員」,亦加入「關愛隊」成員一起救災。(港府新聞處相片)

地區人士批評「關愛隊」角色不清晰、不切實際

前南區區議會主席、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接受本台訪問指,「關愛隊」透明度不足,就今次救災花費多少,其工作是甚麼,公眾根本無從得知。羅健熙又指出,「關愛隊」只是去了石澳,其他災區如華富邨,完全不見「關愛隊」的蹤影,他希望「關愛隊」提升社區工作及財政上的透明度,方便市民監察。

羅健熙說:救災的物資不知能否入去(石澳),其實救災本身也是靠政府部門。另外,也有村民是屬於「關愛隊」成員,但就算他不是「關愛隊」,村民本身也是協助,所以本身的社區網絡是與「關愛隊」重疊。

記者周日(10日)到黃大仙站視察,港鐵職員依然在清理雜物。(張仕仁攝)
記者周日(10日)到黃大仙站視察,港鐵職員依然在清理雜物。(張仕仁攝)

前黃大仙區議員溫子眾亦指出,黃大仙是水浸的重災區,縱使黃大仙未組成「關愛隊」,他留意到民建聯社區主任選擇到選票較多的樂富,而不是到災情最嚴重的黃大仙中心、龍翔道與黃大仙港鐵站「救災」,不排除是與年底的選舉有關。對於快將成立的「關愛隊」,溫子眾不抱期望,因為本身「關愛隊」的遴選條件是替港府做宣傳,制度太政治化,「如果(黃大仙「關愛隊」)籌到1000萬不如買泵水車」。

溫子眾說:過去接受「蛇齋餅糉」的市民,在地區只剩3成不足的民意,他們是如何帶領街坊幫手?相信未來受到公眾質疑。

鄭泳舜在專頁上載鏟泥救災的相片,網民發現他的白波鞋依然雪白,質疑他做騷「打卡」。(鄭泳舜Facebook專頁)
鄭泳舜在專頁上載鏟泥救災的相片,網民發現他的白波鞋依然雪白,質疑他做騷「打卡」。(鄭泳舜Facebook專頁)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在9月出席「東區各界關愛及發展基金」籌款活動時表示,希望其餘16區的關愛隊將於未來兩個月組成。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李榮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