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會倡普世價值被罰 前學界領袖:乏學生自治難孕育好公民

0:00 / 0:00

香港浸會大學新一任學生會幹事會內閣月初發布就任宣言,指出「學生會不為公義發聲就有如行屍走肉,失去關懷社稷嘅精神」,還表示要捍衛普世價值。事後引起親共人士批評和投訴,校方最終決定對涉事學生進行處分,其中學生會4名幹事被禁參與校政,包括禁止參與學生會等學生組織,也就是說,新的學生會不能再運作下去。有香港前學生組織領袖表示,《港區國安法》下「紅線」難捉摸。

浸大校方至周四(20日)未交代完整投訴內容,以及對學生的處分詳情。校方在周一(17日)曾表示,在4月初接獲對學生會幹事會「滄溟」政綱、年度計劃書及財政預算的投訴,稱經調查後投訴成立,認為幹事會發布的資料,對過往發生的事件敍述有誇大、缺乏事實根據及偏頗的情況,並不符合社會的標準和價值觀。

浸大學生會發聲明回應透露,其中一項處分是禁止幹事長、內務副幹事長、外務副幹事長及外務秘書參與大學一切委員會及學生組織的管理工作,包括學生會、校董會、教務議會、學科學會、興趣學會、宿生會等,即時生效至2024年月3月31日。「滄溟」已表明會上訴。

學生會指會章規定如幹事長及兩名副幹事長同時出缺,便需自動解散,換言之浸大校方的懲處可「DQ」學生會幹事會。

浸大校董:學生應專注學習、拼經濟

雖然校方未有披露相關投訴內容,但連日來引起香港社會的建制派人士批評。

今年1月上任浸大校董、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吳傑莊周二在facebook發文,稱學生會發表的「缷任感言」及就任宣言,只是「一少撮人」的想法,又稱學生會「情緒化分析社會議題」,他們的言論有可能「引導其他青年人對現時行之有效的制度及特區政府的不滿和怨恨」,呼籲社會及各大學密切留意情況。

吳傑莊周三(19日)接受《獨媒》訪問指,不知學生會被投訴的內容,但支持學校的懲處決定,認為學生始終應專注學習,應「行返一個合適的道路」,「希望學生發展符合香港法律,符合返社會大環境,拼經濟。」

本台周四(20日)向吳傑莊查詢,惟對方稱未有時間回應。

前學生領袖:《國安法》紅線難捉摸 學生難評論政治

香港中文大學前學生會副會長羅子維周四接受本台訪問指,在《港區國安法》下「紅線」飄忽不定,學運組織難以評論政治,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校方輕易打壓學生,整個校園都會受損失,而學生會角色多元,亦是校方與學生之間重要的橋梁。

羅子維說:除了社會政治,校政和學生福利,都是學生會、學運人的職責之一,所以如果學校輕易將他們DQ,或迫逼他們解散、壓迫他們,其實是對所有在校園的人都是不利,對學生來說他的校園生活、學生福利可能會變少,在校政方面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如果學生覺得學業相關的政策不恰當的話,其實需要學生會去反映,然後學生會作為橋梁去與學校溝通。

學生始終應專注學習? 「香港社會難以進步」

羅子維指,如果學生只是懂得讀書,香港社會進步空間很有限,在撇除建制、親共、民主或本土等政治立場的標籤,他認為大學校園的「學生自治」,是培養良好公民的重要條件。

羅子維說:作為大學生,我們一直以來都是社會的重要人物、重要的持份者,因為對青年或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看到社會上對我們不公平的事,如果香港政府想鍛鍊更多良好、合格的公民在社會出現的話,其實應該容許大學生在校園內進行一些自治的工作,我們可以透過自治工作培養更多優秀的公民出來投身香港,讓香港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

自2020年浸大學生會「斷莊」後,今次是3年來浸大首次有幹事會候選內閣就任。浸大學生會「滄溟」本月初在社交平台發表的帖文提到,「學生會的力量來自於學生,會員人數減少的同時,學生會的收入、話語權亦今非昔比;當壓迫從未停止或減弱,當選後亦絲毫未敢怠慢,上任只是一個開始」等言論。

另外,在就任宣言提到,「大學學生會有社會責任,學生會唔為公義發聲就有如行屍走肉,失去咗其關懷社稷嘅精神。來年我閣會積極提升同學嘅社政關注度,團結一眾同路人,繼承先賢之意志,燃點希望之火焰,捍衛普世價值。」

記者:董舒悅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