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援港】港府為何寧願3萬高薪輸入內地護理員 都不聘請失業港人?

0:00 / 0:00

香港疫情嚴峻,老人院舍為其中一個重災區,為紓緩院舍人手短缺問題,勞福局長羅致光說,社署會向內地直接聘用1千名臨時合約照顧員,負責基本護理工作,無需經驗或學歷,只需懂廣東話,每月收入可達3.1萬港元。消息惹起香港市民嘩然,質疑為何不先招聘本地失業人士。本台翻查資料,本地招聘的護理員,現時月薪連防疫津貼雖然亦有機會達3萬港元,但入職要求則較多,一般要先考取護理證書。另外也有業內人士指,根本不知道原來港府現時有津貼。有安老服務社工認為,這是資源錯配,並謂香港有很多有照顧家中長者經驗的人,或失業人士符合當局公布的條件,卻未獲分配。指官方論調刻意塑造中國「救濟香港」,卻漠視本地同業,令業界士氣低落。

香港周三(3月2日)新增55,353宗確診個案,只有27宗是輸入個案,確診人數再創單日新高。另新增55間院舍有確診或爆疫情況,其中40間為安老院舍、15間為殘疾院舍,總共涉及716宗確診個案,當中228宗為院舍職員。第五波疫情以來已累計670間院舍有確診個案或爆疫,涉及約3,650名院友及1150名員工。

香港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日前提到,現時1千多間院舍中,一半出現確診,形容情况相當嚴峻,他稱資助及私營院舍平均人手空缺率本已達25%。

港府聘內地照顧員無條件可言 只須懂廣東話

為紓緩院舍人手短缺的壓力,羅致光周二(3月1日)說社署會向內地直接聘用1千名臨時合約照顧員,主要負責在社區隔離設施或暫托中心,負責基本護理工作,為期3個月。他續指,招聘時無特定學歷或經驗要求,只須懂得說廣東話,抵港後會有3天訓練。

羅致光說:因為大部分可能也是沒有經驗的朋友,來到(香港)也要上接近3日的訓練課程才能「上場」。所說的也是很基本,因為很多長者臥床,你也要懂得喂飯,否則可能會造成一些傷害。

「援港」護理員月入可達 3.1 萬 惟本地護理員要求高

薪酬方面,這班臨時合約照顧員,月薪與內地來港的外勞劃一為約1.4萬港元,加上每月2千元補貼,以及每日有照顧確診者的額外500元津貼,意味每月收入可達3.1萬元。

本台記者翻查勞工處的「互動就業服務」網站,普遍院舍護理員月薪約由1.4萬港元至1.8萬港元左右,但一般要先完成「起居照顧員課程」或「護理員證書」等等,並且要具相關工作經驗。

對此,局方聲稱,連同港府疫情下提供的特別津貼,現時院舍護理員的月薪亦可達3萬元。港府為全港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的合資格員工,提供每人每月2千元「院舍員工防疫抗疫特別津貼」,為期5個月(即至6月)。此外,對於有原址檢疫/隔離院友的院舍,社署會為每名負責照顧的員工提供每天500元的「院舍員工額外津貼」。但最令一眾市民不滿的是,沒有相關護理工作經驗的這班大陸來港臨時照顧員也能獲相同待遇。

另外,香港最新失業率為3.9%,但值得留意的是,這個數據是截至1月底,未能完全反映第五波疫情對香港的經濟打擊。也有聲音質疑,既然局方無任何學歷或經驗要求,那麼為何不先聘請香港人。

安老服務社工批資源錯配 指本地也有很多人失業

安老服務前線社工Kath周三(2日)對本台指,院舍人手和資源短缺並非今天才出現的事情,只是因為疫情令問題更顯嚴重。最近她亦收到不少求助個案,均指其老人院舍或殘疾院舍正爆疫,例如試過有107個長者及75個職員快測陽性,但也聯絡不到衛生防護中心,甚或有些收不到指示,只能繼續於院舍呆等,未能隔離,所以的確需要調派人手到院舍幫忙。然而羅致光說聘請1千個內地臨時照顧員,她認為這是資源錯配。

Kath說:本地其實也有很多失業的人,原先我們一個社工、例如高級文憑或副學士畢業的社工,甚至護士也是,起薪點也沒有3萬。(從內地引入臨時照顧員)第一個沒有任何學歷要求的人,只是懂得說廣東話,一定會惹起民怨。

院舍人手不足問題根深蒂固 待遇差難留人才

她續指,即使以沒有經驗來說,港府以前也推行過「先聘用後訓練」計劃,希望請一班青少年一邊在院舍照顧長者、一邊進行訓練,但待遇也很低,月薪也未必夠2萬,但當時也有不少人願意參與,只是最後流失率高。她說「估計政府一定說本地沒有人願意做,所以才要找內地人幫忙,但我看到的並不是,其實是有一班人願意做,只是我們的待遇留不到人。」加上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她認為本地也有不少人也曾經照顧長者,其實亦可加入幫忙。

她憂慮,當局如此倉猝聘請沒有經驗的內地人,並只有3天訓練,最後會衍生照顧不善等問題。

Kath說:就算讓你請得到,我也擔心衍生其他問題。因為本身私院質素差,好多已經用新移民做照顧員,因為待遇差沒有人願意做,又留不住本地年青人。其實也出現過很多照顧問題,例如最為人所知的是(把老人家)放在天台洗澡、劍橋護老院發生過。那麼在預設趕急的情況下,聘請這些人手,是會有人做,但會否衍生其他照顧不妥當的問題?

官方論調刻意塑造中國「救濟香港」 令本地同業士氣低落

過去一個月內,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先後多次主持協調會、內地流行病學專家及檢測團隊等陸續到港、興建方艙醫院及支援核酸檢測,中央亦以不同方式供物資給香港,予市民感覺整體氣氛就像北京統一指揮香港抗疫。

Kath表示,同業之間也有質疑,認為現在官方的論調也是「感謝中央援助」等,卻漠視本地醫護等同業,令員工士氣非常低落。對於勞福局所指的「抗疫津貼」,她指其認識的院舍員工也未有聽聞。

Kath說:覺得他現在的目的不是要控制疫情,(而是)不斷製造恐慌或市民的無力感,然後再派內地的人幫手,感覺就像內地救濟了大家。但是其實是否他們幫忙,大家心中有數。其實中間有很多醫護、救護幫忙「撲火」,你不肯承認他們的付出,反而多謝內地怎樣......這些就是會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

港府以不同方式 從內地輸入或招聘照顧員

勞福局周二宣布,即日起放寬護理業界通過「補充勞工計劃」輸入護理員的部分規定,為期3個月。院舍申請從外地輸入護理員時,毋須先進行4星期本地招聘,處方指會彈性批准輸入的數目,及暫緩就每宗申請諮詢勞顧會,津助院舍亦可申請。

本台亦向勞福局查詢,有關聘用中國臨時合約照顧員的詳情,例如局方會否安排居住地點給他們;有否考慮過先招聘香港失業人士等,不過至截稿前仍未得到回覆。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