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才】港擴輸入「人才清單」 遭批中門大開推高本地青年失業率

0:00 / 0:00

針對各行業出現「人手荒」,港府公布擴大輸入「人才清單」,將涵蓋專業由原有13項增至51項。有勞工界立法會議員質疑,擴大「人才清單」門檻低、人數無上限,如同「中門大開」,又指港府沒有諮詢業界下遲早「撞板」。

港府擴大「人才清單」,涵蓋的專業由原來的13項增至51項,涵蓋9個行業領域,包括創意產業、創新科技以及海事服務等,有關更新即時應用於現行的3項入境計劃,分別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新增的「醫療服務」專業範疇涵蓋13項工種,包括醫生、牙醫、護士、中醫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等;「發展及建造」則有11項工種,包括建築專才、土木結構、屋宇裝備和機電工程專才、屋宇、工料和土地測量等方面專才。

港府:目標每年輸入3.5萬人才 需符合標準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周三(17日)在立法會外會見傳媒,他表示已檢討「人才清單」,而符合「人才」的要求,最起碼要有大學畢業及一定工作年份;期望每年可吸引3.5萬名海外專才來香港。

孫玉菡說:在人才方面,我們的績效指標,即大家慣用的KPI,是一個大的KPI,大的即行政長官所說,在今年及未來2年,每一年我們的目標是可以吸引到3萬5千名海外專才來香港,而他們來香港不少於12個月。

孫玉菡表示,相關計劃最主要是提供入境便利,而來港工作的牌照及工作要求不會同步放寬。他又以醫療專業為例,輸入的專業人才如要在港執業,仍要符合相關的香港法例。

工聯會:擴大「人才清單」如「中門大開」

工聯會4名立法會議員周三批評港府宣布計劃前沒有諮詢勞工界,質疑計劃門檻低、人數無上限。勞工界議員郭偉強形容目前是「中門大開」,令本地年輕人的失業率上升,限制本地僱員上流的機會。他又說,收到有行業反映,僱主可能因為有更多人才選擇因而裁減本地人手,促請當局多諮詢勞工界。

郭偉強說:擴大人才清單,大前題香港要「搶人才」,但是否就可以「中門大開」,不設任何門檻及把關?目前情況下政府因為沒有把關、沒有深思熟慮,如何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及上流,可以說是零。我們希望政府注意打工仔目前面對的情況,不能夠因為「搶人才」,而甚麼都不討論。現在似乎政府推出的一些政策,都是不打算與勞工界討論,這遲早出現問題,遲早會「撞板」。

「人才清單」於2018年港府首次公布,並在同年8月起應用在「優才計劃」,初時共有11項專業工種,後來再增至13項。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將更新該清單,以反映各專業的最新短缺情況。

至周二(16日),港府公布經檢討後,「人才清單」擴展至51項專業工種,除了加入新的職業,部分原有職業也有調整內容。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