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媒出征】《大公報》指控《明報》想接過《蘋果》煽動角色

0:00 / 0:00

香港的輿論空間持續遭到打壓,繼《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等多間獨立媒體被迫停運後,中共黨媒《大公報》連日發表針對港台學者的評論員文章,周一(10日)在攻擊香港學者羅永生的評論中,更指控《明報》「想接過《蘋果》的煽動角色」;大公文章還隔海點名台灣中研院研究員吳叡人鼓吹「港獨」。吳叡人對本台表示,當局指控他可能觸犯《香港國安法》,是借意打擊香港記者協會。

中共黨媒《大公報》周一發表題為「《明報》想接過《蘋果》的煽動角色? 」的評論員文章,指控《明報》刊登學者、前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羅永生的文章。文章指,羅永生發表名為《權力魅惑狂獻祭 知識分子作羔羊》的文章,對於《國安法》的落實作出種種毫無證據的抹黑,對於反中媒體的停運不但如喪考妣,更上綱上線,亂潑污水。

《大公報》「出征」的文章,還批評羅永生在談到港大拆除「國殤之柱」事件中,引用各種似是而非的理論,故意令人看到雲裡霧裡,但內容核心就是為反中媒體、為「反中偽術品」鳴冤。文章責羅永生肆意抹黑攻擊《國安法》,誣指《國安法》「旨在展示權力的強度和深廣度是如何無堅不摧的祭獻儀式,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正是在刀鋒口上的羔羊」,指其言論的目的就是煽動社會的憎仇和對抗。

該篇評論最後質問《明報》為何刊登羅永生這樣一篇文章,指《明報》日前在「觀點版」中新增一則「編按」,聲稱「絕無意圖煽動憎恨」云云。認為一則「免責聲明」,改變不了客觀事實。如果《明報》真不是想接過《蘋果》的煽動角色,就應該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明報》是否受壓於黨媒?本台周一晚致電《明報》編輯部,但編輯部拒絕就事件作出回應。

記者:請問你們對《大公報》指《明報》想接過《蘋果》的煽動角色,有甚麼回應?
編輯:等等……我們沒有回應。
記者:是否會有書面回應?
編輯:我們沒有回應。

本台注意到《明報》本身也在周一「觀點版」上刊登香港文化協進智庫副總裁韓成科的 文章,反駮羅永生的「祭獻論」。韓成科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曾任香港《文匯報》主筆兼評論部主任。

羅永生在2021年遭嶺大以「單方面終止合約」終止教席,校方無解釋原因。至《國安法》實施後,羅仍繼續在報章上寫時評。

在上周四(6日),《大公報》已率先發砲攻擊台灣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指控他去年獲得香港記者協會「人權新聞獎」的評論文章充斥「港獨」、甚至鼓吹「香港自主選擇結盟對象來圍堵中國」,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文章引述法律學者稱,吳叡人的評論煽動市民對國家憎恨的情緒,可能觸犯《香港國安法》的「分裂國家罪」或「顛覆國家政權罪」。

吳叡人在接受本台普通話訪問時分析,他是以一個學者的客觀角度分析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本質。他認為,大公文章背後真正目的是借著他的文章打擊香港記者協會。

吳叡人:只是沒想到他們還需要勞師動眾,用我那篇文章來證明他們(香港記協)「犯罪」。對他們來講,我的事情對他們只是表面上最明顯,現在第一步是這樣,接下來就抓人,抓香港記協前後任主席楊建興、陳朗昇,罪名一定會再追加。

吳叡人對於自己成為香港實施《國安法》後,首位被點名觸犯香港法律的台灣學者感慨地說,當時在得獎感言中提到,一方面覺得很榮幸,另一方面覺得頒獎單位香港記協非常勇敢,願意提名這篇文章作為授獎作品。「香港民主派認證他的評論是優秀的評論,反過來北京跟他的走狗傀儡認證我是犯罪者。」

吳叡人在獲獎評論「致一場未完的革命」中分析「香港人共同體如何形成」,簡介1949年以後香港人的政治意識發展歷程,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仿佛被「搖醒」,並爬梳梁天琦2016年會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有其脈絡可循。2008年北京奧運後,香港本土主義迸發,從相信「一國兩制」演變到覺醒,最後認同命運需要自決。

記者:潘加晴 責編:何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