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打壓不斷:九成香港老師對教育未來失信心

0:00 / 0:00

自香港反修例風波以來,教育界被捲入政治漩渦,屢次受到政府和愛國團體批評。最新一份調查顯示,香港有九成老師表示對教育界未來失去信心。教協亦憂慮教育變成高風險行業,更難再吸引年青人投身教育行業。(文海欣 報道)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於六月初向中學、小學、幼稚園及特殊學校教師發問卷,了解教師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面對的政治壓力和會否對日常教學工作產生影響,共有1185個有效回覆。

調查結果顯示,就教育局在教育範疇的處理手法下,超過九成被訪教師對教育專業自主、教育發展及對教育局或政府失信心。有教師坦言「恐怕日後要所有老師宣誓效忠國家,才能成為合資格檢定老師」。

就有關情況,教協會長馮偉華憂慮教師將變成高風險行業,教師亦要處處自我審查,將來會少了人願意投入這行業。

馮偉華說:這個行業過往給年青人看,都是覺得穩定而且相對專業的行業。但現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慢慢會變成高風險的行業,動輒得咎。裡面有很多「紅線」、禁區,很多無論正在上學或已經放學的言論,都沒有了自由,自己要處處自我審查。那麼這個行業還會是吸引的行業嗎?對於我們的年輕人,其吸引力會愈來愈低,將來其實就少了很多人願意投身教育行業。

他批評,政府將管治失誤推去教育界,認為教育局不能成為此壓力的源頭,用高壓手段阻嚇老師學生表達。他呼籲教師謹言慎行,但仍要堅守教育專業原則,不要因壓力讓教育目標有偏離。

馮偉華說:政府其實在過去一年,做了很多錯的問題,他管治的失誤,但沒有去嘗試用他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個是他的責任,但他就把過失諉過於教育。教育局本來應該持守專業,去維護他們的專業,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做好教育。但他反而參與打壓,帶頭打壓,製造很多壓力,令教育界、我們的教師承受史無前例的壓力。

馮偉華上周六(13日)遭內地官媒《人民日報》發文點名批評,稱他是反對派一員,形容教協是香港教育界的一大「病灶」。此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強調,教育不可以是「無掩雞籠」,批評有人在學校散播歪理。另外老師又被指煽動學生參與示威活動;教育局更將會加入新的培訓課程內容,新入職及擬獲晉升的中小學教師將須接受價值觀、操守、國家及國際教育發展等方面的培訓。教育界在過去一年可說是捲入多事之秋,受到不少批評。

對比起去年九月份的調查,逾八成受訪教育工作者認為政府和教育局令他們感到非常大政治壓力;而今次調查結果更上升至92.4%。當中有超過七成受訪教師因政府及其他社會人士的壓力感到情緒困擾。而教通識、常識及歷史的老師更感無比壓力。老師選取文章教材均憂慮「踩到紅線」。有老師表示,有懷孕教師因需要長期帶口罩,但當時沒有白色口罩、只有黑色,都被家長投訴,她對此感到憤怒。

另外,調查又發現逾八成受訪教師表示「在教學時避開敏感議題」,同時有逾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曾被上司要求避免教授與政治相關的課題。

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教師田方澤透露,教師擔心因政治立場被「起底」、甚至投訴,有相熟老師要不斷轉換社交平台帳號、又要退出朋友圈群組,私人生活大受影響,有的更曾因此考慮離職。

田方澤說:其實不單是網上社交平台,一些手機群組的內容甚至我有聽過手機群組的名字都要擔心。害怕被人看到、知道,然後投訴,其實是非常惶恐。有些甚至認為直接影響教學,害怕選取文章、教材時,會踩到「紅線」,這些都是老師最實際的擔憂。

教育局最新數據顯示,由去年6月至今年3月,教育局接獲192宗教師可能涉及社會事件中專業失當的投訴,並已大致完成調查144宗,其中51宗不成立。另外,一名小學男教師上周五(12日)則被裁定襲警罪成,等候判刑。

另外,教育局向全港中學發通告,促請校方就社會事件加強對學生的「支援及跟進」,特別若有學生被捕或檢控,應為其及早制定「個人化的長期訓輔計劃」,聲稱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守法意識」及「明辨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