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港府有意推強制檢測:有醫生憂政權順勢推「港康碼」

0:00 / 0:00

香港新冠疫情稍為緩和,不過據指港府有意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推行強制檢測,對象包括有新冠肺炎病徵人士及確診個案大廈的居民。有醫生質疑措施破壞醫患關係。亦有醫生憂慮,港府接下來會順勢推「港康碼」。(文海欣 報道)

港府早前已表示,正研究強制檢測的法律框架。至周一(19日)晚上,約10個醫療團體與食衛局官員在政府總部會面約一小時。會後,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引述政府稱,因老人院、酒店或疫廈等高危群組並非每人都願意檢測,因此,當局擬用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推行強制檢測,對象包括有病徵或有確診個案大廈的居民,並有意在第四波疫情來臨前立法及推行,但目前仍未有具體方案。蔡堅亦問官員,醫生需否每日向政府通報有病徵的病人資料,惟官員未有正面回應。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周二(20日)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政府就有關措施仍在考慮當中,未決定如何執行。他認為檢測一定要出於自願,即使強制檢測亦只能針對經醫生判斷要接受檢測但病人本身卻反對的事例上。

許樹昌說:如果他(病人)看了醫生,醫生認為他風險高應該要檢驗,而他拒絕,那麼這個群組就適合用這個法例。相反,如果在社區,他未看過醫生,有輕微徵狀的都要檢驗,那麼他不出來的話,你怎樣找他?會有個反效果就是他們不出來。所以我相信政府要思考清楚,如何落實、執行,哪一樣才可行。

對於有醫生憂慮,可能需要舉報不肯接受檢測的病人,將破壞醫患關係。許樹昌建議,其實不用進行舉報的動作,而是交由衛生署自行跟進。

許樹昌說: 你不一定要舉報,你可以告訴衛生署知道,自己看過甚麼個案並已提供深喉唾液包,你(政府)自己跟進他有否交(樣本)。你將球踢回給政府,變相你不是舉報,只是追他跟進並留樣本。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對本台指,對立法有保留,認為立法前應先了解為何市民不願檢測,並作出解決,例如是否檢測不便、市民不願付行政費、擔心樣本「送中」等。而且不少入境人士可豁免檢測,市民難明為何反而境內人士要檢測,這會讓人覺得不公義,更難以說服立法強制檢測。馬仲儀亦擔心,一旦實行強制檢測後,當局或會再進一步推出「港康碼」。

馬仲儀說:如果有強制檢測,那麼健康碼本身已經在基礎上多了很多數據。就算有部份市民不是有病徵或有相關密切接觸者,但不願意參與,而社會上已有很多人被強制檢測,那麼政府想推健康碼的阻力就愈來愈低。當被強制人士多時,健康碼快必成行,而少數不願參加的人,必然成為社會少數,其實是某種不公義情況下,另類的被強迫。

蔡堅周二出席電台節目時再次表明認為無必要引用法規強推檢測,一來檢測成效成疑,另外亦憂慮若醫生需要舉報不肯接受檢測的病人,不但會破壞醫患關係,甚至會導致病人不敢求醫。

蔡堅說:若這個病人堅持只是看皮膚敏感,為何你一定要我做新冠病毒檢測。如果病人堅持不願做,若醫生說被迫要舉報病人,那麼就會破壞醫生與病人的關係。醫生一向不應把病人私隱舉報。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本身是醫生的郭家麒則表示,發燒及頭痛等是很多病的共同徵狀,若以此作檢測標準是藥石亂投,浪費醫療資源,擔心推行強制檢測只會令更多病人因害怕被轉介而拒絕求診,增加社區爆發的風險。

特首林鄭月娥同日出席行會前指出,有專家認為,防控疫情需採取更嚴厲措施,例如在群組或社區爆發時,需要求市民強制檢測。她認為,進行強制檢測要有法律依據,因為畢竟可能會涉及到人權問題。

香港周二新增5宗確診個案,當中4宗為輸入個案,另一宗為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患者是一名居住西灣河嘉亨灣一座的32歲女子,從事文職,她曾到油麻地檢測中心進行病毒檢測後證實確診。

政府同日宣布維持4人限聚令,不過周五起放寬部份活動聚集,例如婚禮及會議放寬至50人上限,不過不能提供飲食,而本地遊旅行團連同工作人員不可多於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