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近年來多次被指修改教科書指引,向學生灌輸愛國思想和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意識。有政黨審視過百本中小學的常識、通識和中史教科書,質疑當中內容偏頗。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認為,目前審批教科書的制度完全不透明,令人質疑一系列的教科書修改有政治目的。(林國立 報道)
政黨「香港眾志」星期五召開記者會,指他們審視過逾百本中小學教科書,包括小學常識、中學通識和中國歷史課本,發現多處偏頗的內容,質疑是染紅,向學生灌輸愛國和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意識。
香港眾志常委鄭家朗舉例,在一本中學歷史書當中,將五四運動描述成愛國運動,但不提及當時要求民主和科學化的要求,而一本小學常識書,就用英國佔領,來形容英治時期,都是配合官方主旋律的偏頗描述。
鄭家朗說:例如這本書中,有講關於五四運動,最後一句是加入了,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是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沒有強調五四運動中,爭取民主和西化的部份,刻意去迎合政權官方的觀點,去煽動學生的情緒,另外我們在常識科中,將英國的管治時期,寫做英國的佔領時期,和中國官方堅持中國未有將香港主權讓出的論述,是如出一徹。
眾志亦發現,在不同的教科書中,都有配合主旋律的愛國教育內容,例如以欺負來形容外國對中國發動戰爭,對於個人身份認同,就以我們的祖先是中國人,所以我們都是中國人來教導學生,在抗日戰爭中就刪除了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肯定國民黨在戰爭中付出的內容等。
中史教師蕭新泉表示,這些改動看似輕微,但配合早前報道,教科書審核指「香港位於中國南方」、「中國堅持收回香港主權」這些用詞不恰當要修改,整體就是慢慢透過教科書改版,向學生灌輸配合官方的觀點,等同洗腦。
蕭新泉說:連小學一些很基礎,小朋友未必有太多分析力時,已經開始染紅一些教材,現在出版社都很狡猾,他們只是很小很小的修改字眼,但不斷改版,隔兩年改版改版,一直情況就會很嚴重,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滲透式,慢慢循序漸進去做一個洗腦教育工作,不需要推國民教育,因為已經在教材中滲透了。
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諾軒表示,現時教科書審核機制完全不透明,相關指引和委員會名單都不公開,更令人質疑背後可能有政治目的。
區諾軒說:大家見到教育體制,審核這些教科書的問題上,明顯有政治判斷,亦不透明,我們要求教育局公開審核課程小組成員的名單,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資歷來審核教科書。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過去曾多次回應教科書改版爭議,強調教科書審核無任何政治考慮,而是由相關委員會以專業角度處理,而小組是由教育局、業界和學者組成,但為免他們的工作受到不必要壓力,小組成員名單不適宜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