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傑案】「光復香港」等同「推翻政權」? 北一女《光復青春》這樣唱

0:00 / 0:00

香港首宗《國安法》案件周一(12日)在高等法院續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教授李詠怡在庭上就「光復」一詞的釋義與控方交鋒。她指,香港從來不是獨立政權,「何來『取回』(reclaim)主權?」(文海欣/胡凱文 報道)

首宗《國安法》案件審訊的討論焦點,仍然是「光復」一詞的解讀。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李詠怡,以辯方專家證人身份,接受控方代表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盤問時,被問到根據牛津字典等多個解釋,「光復」有某人或某國擺脫控制並獲取自由的意思,那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否帶政治動機?李詠怡不同意。

李詠怡認為,有示威者在光復行動中揮動港英時期的「龍獅旗幟」,估計是他們不滿當時的社會狀況,希望回復至殖民時期的生活方式或社會秩序,並非要求恢復殖民統治及香港獨立。

周天行又問道,如果有香港人揚言要「取回主權」,是否等同推翻香港政權,李詠怡就認為這是一個混淆的說法,因為她認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即從來不是一個擁有自我主權的國家,因此不可能「取回」主權。她說,「如果你不曾擁有,怎樣取回? 你可以聲稱取得,但不是取回。(you can claim but not reclaim)」

案件被告唐英傑涉於去年7.1駕駛插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的電單車,並撞向警員。他被控1項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及1項恐怖活動罪,以及1項屬恐怖活動交替控罪的危險駕駛引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罪。

就在「光復」一詞在香港引起爭議之際,對岸的台灣,最近一段含「光復」字眼的音樂成為熱話。事緣於1904年創校的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其中一座有88年歷史的建築「光復樓」設備已經十分老舊,多位音樂人校友合力製作 《光復青春》的籌款音樂影片日前首播。創作者表示希望喚回全球各地校友對「光復樓」的回憶,勿忘年青春時期的初衷,並支持「光復樓」的整修工程。《光復青春》的討論甚至出現在大陸的新浪微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