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國立」名稱 11間台灣公立大學放棄到港參加教育展

本周五起一連兩日的「2023香港台灣教育展」,原本有50間台灣的公私立大學參加,但由於香港官方要求台灣的公立大學,校名不能顯示「國立」二字,台陸委會與教育部評估後,原本計劃赴港的11間公立大學,在活動前一個星期決定全部不參加。有大學校長透露,香港方面要求審查參展文件。

近年不少港生中學畢業後選擇到台灣升讀大學,而台灣的大專院校,過去每年都多次在港籌組教育展及招生會,向港生講解台灣升學的資訊。原本周五及周六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的「2023台灣高等教育暨台式文創小食嘉年華」,大會表示有50間公立及私立大學參加。

台灣《旺報》報道,這場由陸委會及教育部協辦的教育展,收到香港政府方面的要求,參加的大學不能以「國立」頭銜參展或招生。台灣教育部表示,考慮到《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為保障台灣參展人員的安全,建議國立大學不宜參加,多家公立大學都在活動前一個星期才決定不會赴港,僅有繼續行程的公立大學只有「台北市立大學」。

教育部亦透露,早前與陸委會商議後,認為參展的部份大學是政府資助的,所以參展院校名稱、文宣、招生資料及各校的紀念品等,都以「國立大學的名稱全銜方式呈現」,並透過主辦單位「海外聯合招生會」事前向香港方面表達立場,以維護國家尊嚴。

大學校長:香港高教展要審查參展文件

原本參展位於南投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武東星,回應《中央社》訪問時指,之前在越南和澳門舉辦的台灣高教展也出現類似狀況,這次香港高教展要審查參展文件,國立大學的文宣品可能因「國立」頭銜讓雙方產生爭議。暨南國際大學認為,大學沒必要去改文宣品或文案,因此決定改變模式,雖然仍會派員前往,但現場不擺設攤位,改由專人提供香港學生諮詢和網上資料。

「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是台灣官方主責招收僑生的機構,過去每年均會在港舉辦大大小小的教育展及招生會。不過,經常將「教育不應與政治混為一談」的香港政府,往往處事最「政治化」。自《國安法》頒佈後,這些台灣的大專院校展覽已消聲匿跡。去年十月,由民間的「台灣各大學香港校友會總會」原擬主辦「臺灣各大學教育展」,但原本願意提供場地的學校,突然通知無法租借,結果教育展被迫取消。

台灣的大專院校有一百多所,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公立大學絕大多數在名前會冠以「國立」二字,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台灣師大學等。不過「國立」二字觸動香港政府神經已不是第一次,2016年香港康文署在一場舞台劇表演的場刊中,要求其中一劇團執行監製的學歷,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刪去「國立」二字,引起社會一陣政治凌駕藝術的討論。

責編:李榮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