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選舉事務處周二(8月1日)公布臨時選民登記冊,最新登記地區直選的選民人數約為432.9萬,較去年少約8萬人,持續第二年下跌。在12個年齡組別當中,18至20歲的年輕選民人數,由2020年高峰期的約12萬,急降至今年的2.6萬人,跌幅近8成。建制派將情況歸咎經濟及疫情;而民主黨就指,主要因為直選比率大減,影響市民成為選民的意慾。
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與2020年的數值進行比較,目前的選民登記,除了18至20歲組別的選民人數出現斷崖式下跌外,21至25歲組別選民人數跌近四分一;26至30歲以及36至40歲組別的選民人數跌7%。中間的31至35歲組別微升1.4%。而56至60歲組別的人數也跌近一成。
建制派區議員:受經濟、疫情拖累
對於登記選民數字大跌背後的原因,經民聯九龍城區議員左匯雄接受本台訪問分析時就指,受1997年香港金融風暴拖累,及2003年沙士令出生率下降,再加上疫情令經濟不景,影響年輕選民登記的積極性。他又指,年輕人更換18歲身份證時,會由入境處協助登記做選民,但疫情影響更換身份證進度,對年輕人的登記數字也有影響。
左匯雄說:我覺得也是正常數字,因為1997年金融風暴和2003年沙士都令出生人口較低,到2023年都是這些適齡人口,整體出生率低,數字登記也有影響。其次是經濟環境和三年多的疫情,令社會對選民登記積極性有影響。
左匯雄表示,他們已努力從不同渠道宣傳選民登記,提醒市民留意是否已登記做選民。
左匯雄說:包括我們的黨主席盧偉國、立法會議員、地區成員都呼籲市民做選民登記,亦在地區辦事處協助街坊做選民登記、在社區做流動服務站,亦有打電話給會員提醒他們如未做登記或要改地址,留意要在限期前完成。

民主黨:直選比率低影響投票慾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不同意經濟低迷會導致登記選民數字減少。他指出,在有民意代表的選舉制度下,經濟差反而會吸引更多市民投票,希望透過議會改變社會。
在「完善」選舉制度後,今年區議會直選議席削減至18%,並重設委任議席。被問到年輕選民在過去3年急劇下降,羅健熙認為,廣大市民對選舉也各有看法,他指會尊重市民的決定。至於民主黨會否出選今年12月的區議會選舉,他回覆指黨內未有定案。
羅健熙說: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者對於一般香港市民來說,投那一票與以前比較起來,影響力少了很多,我可以影響到議員的比率是如此細小,會參與的意慾便會下降。選舉制度令市民覺得自己一票有多重要?這是決定大家去不去登記做選民或者去不去投票的因素。
羅健熙稱,民主黨亦希望更多選民登記,但對於登記數字下降,他認為部分原因是受到移民潮影響。
羅健熙說:其中一些原因是有人移民,亦有人取消了選民登記,對於新登記也沒有意慾,幾種不同的原因,造成選民登記數字減少的情況。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日前在電台節目中承認,過去兩年有13、14 萬人移民,但他說相信不少人已回流。

今年3月以來,港府和建制派就深入社區,加強宣傳選民登記。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更曾親身落區呼籲市民登記做選民;建制派亦紛紛響應,在3至5月到地鐵站門外協助市民登記做選民。局方亦建議政府入大學、中學向學生宣傳登記選民。
據今年3月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一份「2023年選民登記運動」的討論文件指出,「2022年地方選區的選民登記率已達91%」,但仍然會積極以多元的方法宣傳選民登記。較特別的是,港府不但派選民登記助理到各大專院校設立流動登記站,亦針對高年級的中學生,「重啟因疫情暫停的學校探訪計劃, 呼籲學生於年滿18 歲時登記成為選民」。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