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逾百內地空服抵港投入服務 無需粵語培訓 分析:日後難定位

0:00 / 0:00

在中港進一步融合下,香港航空業都加大引入「內地人才」。國泰航空宣布,首批逾百名內地機艙服務員完成訓練,正式來港投入服務。當中廣東話訓練並非必要。評論認為,日後這個香港老品牌更難以定位,憂慮服務質素無法保證。

國泰服務董事吳潔文說:「首批100多名來自內地不同省市的機艙服務員,已經在香港完成為期7星期的培訓及考核。」

首批內地空中服務員完成受訓 廣東話非必要

國泰航空早前在內地招聘的首批空中服務員已經來港,這批空中服務員接受了7星期訓練,包括派餐、救人、遇突發事件時如何逃生等,但毋須接受訓練語言,國泰亦沒有特別要求他們學會廣東話。

來自南京的吳先生是國泰首批由內地引入的機艙服務員之一,曾經在歐洲一家航空公司做「空少」,目前已經正式開始上班,首程服務香港往返吉隆坡的航班,認為自己有需要提升粵語水平。

吳先生說:「我印象很深的是,客人是想要毛氈,但是在粵語聽起來,很像『毛巾』,那我們翻譯成普通話,可能就覺得是毛巾,但應該是毛氈的意思,所以我也覺得,學習一些簡單粵語是非常必要的,包括可以更融入香港生活。」

國泰:盼內地成第二大機艙服務員來源地

國泰服務董事吳潔文表示,考慮到使用普通話的顧客日漸增加,公司會積極招聘,希望到2025年聘用超過1500名內地機艙服務員,令內地成為第二大的機艙服務員來源地。

國泰早前展開「内地人才招聘計畫」,入職要求包括具備流利普通話、英文會話及閱讀能力,而具備第三外語能力者優先,月入達港幣17000至20000元。

香港品牌再度褪色? 評論:質素難保證、欠清晰定位

外界關注,近年中港進一步融合,國泰亦加大聘請「內地人才」,作為「航空一哥」,香港品牌是否再度褪色?

時事評論員鍾劍華周二(16日)對本台指出,過往國泰航空為港人提供優質服務、國際排名高,而受政治事件影響,排名及業績近年不斷下跌,加上打壓工會及裁員,早前捲入「歧視內地客風波」等打擊員工士氣,引起港人反感,而目前加大請內地人及加快培訓,預料日後國泰品牌更難以定位,服務質素難保證。

鍾劍華說:「很多人以前視國泰為香港航空公司,現時很多人已盡量不選國泰。它炒了那麼多人,結果造成青黃不接,現時服務追不上,我相信對它(國泰)的商譽已受到很大傷害,現在在內地招聘空中服務員,在很尷尬的處境,香港人不當它是香港航空公司,國內的同胞實際上不斷在國泰找麻煩、挑剔它,例如毛毯(歧視內地客風波)事件,所以我覺得它現時很難定位。」

國泰航空在香港屹立77年,是香港首家提供民航服務且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屬香港「老品牌」。惟近年屢被捲入政治風波,形象受損。包括在2023年,國泰航空被內地客投訴歧視非英語乘客,事件引發大批內地網民不滿,國泰航空公司最終解僱3名涉事空中服務員,並4度公開道歉,又反思和深刻審視公司文化,包括飛內地的部分航班增加使用普通話廣播,在大灣區招聘人手等。

另據日本傳媒周二報道,在北海道新千歲機場,一架移動中的大韓航空客機與已停定的國泰客機相撞,當時國泰機上沒有乘客和機組人員。國泰表示,由札幌飛港的CX583航班將不會如期開出,大部分乘客將被安排搭國泰同日另一航班,部分乘客周三(17日)轉乘航班。

記者:董舒悅 編輯/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