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院日前指派清盤人處理台灣《蘋果日報》資產,在台灣,民間團體質疑採訪和個人資料庫因而傳輸到中國,經濟民主連合27人會同多名立委舉行記者會,呼籲文化部除了《台灣蘋果》之外,還應一併管制已停刊的台灣《壹周刊》資料不能跨境傳輸,並全盤清點法律防範假港資借由在台經營媒體滲透。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表示,《壹周刊》與《蘋果日報》在台灣20年來所掌握的資料庫內容相當敏感,並涉及重大國安,對於中共政權是個相當有價值的資產,可用於對台分化打擊、認知作戰或政治威脅。
江旻諺說:所以我們希望文化部可以一併的發函雖然已經停刊的《壹周刊》,禁止跨境傳輸個資。第二點,大型資料庫的敏感程度是相當嚴重的一件事情。目前文化部透過「個資法」第21條禁止跨境傳輸,但是即便他沒有跨境傳輸資料,即便是在台灣境內,我們台灣社會面對這麼大型而且敏感的資料庫,其是還是有責任跟義務去明確規範,這些個人資料檔案的安全維護計劃,以及業務終止後的個資處理辦法。
![2021年12月27日,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壹周刊》與《蘋果日報》資料庫如落入中共手中,將成為打擊台灣利器。(鍾廣政 攝)](https://www.rfa.org/resizer/v2/XBVIQMSMECTYHBXVHHKVDAAV2M.jpg?auth=f7b58db617652046801c9d68e67ffca30066ac6a4d28f0167a9892e6ad239309&width=800&height=533)
民進黨立委賴品妤指出,港府要求《台灣蘋果》需要移交所有資產,當中可能包含《台灣蘋果》跟《台灣壹周刊》的採訪記錄、新聞工作者的個人資料等。文化部應該定出詳細方法,讓民眾可以刪除存放在壹傳媒的個資。
賴品妤說:我認為,如果只是讓當事人請求的話,其實會引伸一個問題,就是當事人可能也會怕,我請求會不會被貼標韱,可能是一個「反中」的標韱或者是「港獨」的標韱,進而去影響,例如他可能在海外,可能要去中國工作等等會影響人身安全。所以考慮到我們國民的安全,我認為文化部要責無旁貸、當仁不讓出來,直接訂定相關的計劃,以確保國人或者非台灣人的受訪者,任何受訪者和相關記者的安全。
![2021年12月27日,民進黨立委賴品妤:文化部應定出規範幫民眾刪除存放在壹傳媒個資。(鍾廣政 攝)](https://www.rfa.org/resizer/v2/2YUQXICGTQNTOHAVDVEVKWXNF4.jpg?auth=a20eb67dd61b2f67dd04ad3471d2782966e641fdb8cb63d19df9f8b3be54b62a&width=800&height=533)
民進黨立委范雲認為,文化部還可以做更多事,包含將《壹周刊》比照《蘋果日報》,都依「個資法」第27條建立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劃,或業務終止後個人資料處理方式,這同時也是文化部尚未掌握的部份。
范雲說:文化部應該要積極的盤點,台灣還有多少的母公司是香港企業的媒體,出版業等行業,評估他們是不是會完整保障台灣人的個資。我想,大家已經可以感受到,中共的鐵幕已經緊鎖了香港,未來他會披著香港的外衣,進一步的目標就是我們台灣。文化部跟陸委會應該要積極的合作,就《港澳條例》相關的法規進行研議,就是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台灣絕對是中共進攻自由世界的下一個目標。
![2021年12月27日,民進黨立委范雲:當局應修訂港澳條例防範中國經由香港滲透台灣。(鍾廣政 攝)](https://www.rfa.org/resizer/v2/TNXTPYDMJN2ZK6EGOWIXOQSRCM.jpg?auth=4f20b4f06b5c21a7c40b9594663dd3635465e31e9a565aa46c7bd44a7966e3e4&width=800&height=533)
同黨另一立委張廖萬堅表示,香港的民主環境惡化,尤其是民主自由、新聞自由這兩部分。鑒於台灣過去與香港的文化與經濟上的聯繫非常密切,在「港版國安法」通過以後,香港蘋果的負責人陸續被逮捕,關於香港與台灣的雙方的連結上應該要有更細緻的處理辦法。
張廖萬堅說:我們的「港澳條例」,是不是原來的母法有很多涉及到言論自由、新聞、出版自由,這方面我們要防止的就是,他們透過過去「港澳條例」裡面,香港跟台灣之間有共同自由民主價值的變化,我們應該都要去作因應。我們呼籲文化部這邊,能夠以香港壹傳媒這個事情當作一個切入點,來好好的去研究。將來如果還有其他的案例,包括在台灣本土的媒體,都應該要好好的來做一些適度的規範。
張廖萬堅表示,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開放的地方,基本上不會對媒體的工作環境多作限制,正因為這樣,當容易取得的資料涉及到保障人身安全的部分,更應該對此多做規範與注意。
記者:鍾廣政 責編:方德豪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