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台北電影節日前宣布中國導演王小帥擔任「國際新導演競賽」評審團主席,但他過去與《大象席地而坐》已故導演胡波的爭議近日再度被翻出引起熱議,主辦單位決定另覓人選;王小帥在微博回應稱「頗感意外但也表示尊重」。
台北電影節的聲明表示,在邀請國際評審上,向來側重電影專業與國際性,王小帥曾獲柏林影展銀熊獎肯定,今年新作又入選柏林影展,專業與國際性均符合評審資格,但「吸收各方意見反思後,決定取消對王小帥導演的評審邀請,之後將另覓評審團主席,以維持影展正常運作。對造成社會大眾疑慮與王小帥導演的困擾,特此致歉。」
影評人專頁《無影無蹤》發表長文重提王小帥曾被指對已故導演胡波有過語言暴力,在擔任劇情片《大象席地而坐》製片期間批評胡波作品很爛,還要求胡波把4小時電影縮短至2小時。年僅29歲的胡波是於2017年在寓所自殺身亡。
頗感意外但也表示尊重
周日(9日)晚,王小帥在個人微博發文表示,當日上午接到台北電影節的電話,告知將臨時撤回擔任台北電影節單元評審委員主席的邀請,他對此頗感意外但也表示尊重,「但我看到社交網絡上因為此事又引發許多不實猜測,有博主言之鑿鑿組委會是因為胡波事件而取消對我的邀請,我個人深感憤怒。」
他強調胡波去世後,對他的傳聞和攻擊均為不實,從事發到現在他一直保持沉默,並謝絕任何對此事的採訪,是不願見到胡波去世後依然紛紛擾擾。王小帥說:「當時積極與其他投資方共同商議一致後,決定將作品的全部版權贈予其父母,但仍無法讓一些利益關聯方停止對我的造謠和污衊,也因此產生網絡上對我大量的人身攻擊以及斷章取義,包括此次。」
新作《沃土》被勒令撤片
他指台北電影節一向很保護導演,「邀請我本意也是為了促進兩岸電影交流,絕無可能僅因為無端猜忌和舉報而取消邀請,希望台北電影節順利舉辦,期待更多優秀的華語作品。」
王小帥是中國著名獨立導演,首部長片《冬春的日子》在1995年獲英國廣播公司(BBC)列入史上100部最佳電影,但北京當局指他未經許可在外國的電影節放映《冬春的日子》,隨即予以封殺;後來限制稍後放鬆,2005年他的作品《青紅》首次在中國公映,並且奪得第58屆康城影展評審團獎;其新作《沃土》講述1950年代土地改革時期一名地主後代的遭遇,《紐約時報》報道,在《沃土》送審後的15個月內接到當局50多個修改意見,要求刪除所有跟「土改」有關的內容;王小帥眼見獲中國公映許可的「龍標」無望,於是送到柏林國際電影節參展,惟仍被當局勒令撤片。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