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禁片】在英港人舉辦首屆「香港電影節」 《時代革命》英國首度公映

0:00 / 0:00

香港昔日曾有「東方荷里活」之稱,然而隨著《港區國安法》生效,不少香港電影變成「禁片」,不能在香港公映。在英港人組織「香港協會」在英國籌劃首屆「香港電影節」,並以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時代革命》為開幕電影,幾乎一票難求。本台專訪電影節其中的一位策展人黃靜,講述籌劃電影節的初衷。

「你搶到票了嗎?」這句話,成為在英港人近日一句日常問候。由流亡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牽頭成立的在英港人組織「香港協會」(HONG KONG UMBRELLA COMMUNITY, HKUC),將在3月19至27日,在英國倫敦舉辦首屆「香港電影節」( HKFFUK)。打響頭炮的開幕電影,正是去年底剛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但在香港被禁的《時代革命》。

由於反應熱烈,電影節預售票上周六(2月26日)一開售已迅速售罄。到了本周二(3月1日)正式開售,售票網更因流量過大而出現系統故障,搶修過後翌日才再開售。

抗爭電影香港被禁 海外開花

除了《時代革命》外,另一部備受關注的電影,是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剪輯獎項的香港電影《少年》。電影講述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一班少年組成救援隊尋找欲輕生者的故事。《少年》將成為電影節的閉幕電影,為電影節劃上句號。

香港電影節策展人之一,曾出演香港「政治寓言」電影《十年》的文化人黃靜,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這些已成「禁片」的抗爭電影,產生了巨大能量,讓世界認識香港發生了甚麼,是香港電影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地港人和在英港人,都很想有機會看到。

香港電影節策展人黃靜(左)與伍嘉良。(英國「香港電影節」宣傳片截圖)
香港電影節策展人黃靜(左)與伍嘉良。(英國「香港電影節」宣傳片截圖)

黃靜說:《時代革命》能夠在英國首次放映,而大量香港人移居了英國,所以也想在開幕式上告訴大家,我們有《時代革命》看了!《少年》也是一個被禁的話題作,捕捉到這兩、三年的事對年輕人的衝擊,其實是蠻錐心的一個作品,也是一個很真摯的作品。

這次香港電影節將放映共16部電影,除《時代革命》和《少年》外,紀錄2019年香港理工大學攻防戰一役的紀錄片《理大圍城》,以及探討香港本土議題的紀錄片《香港本色》,都將在「香港電影節」中放映。這些和香港抗爭運動相關的電影,在《港區國安法》、以及加入政治審查的《電影檢查條例》雙重夾擊下,已難望在香港上映。

「禁片」以外的香港電影 讓港人在「斷裂」後反思自身

而除了政治敏感的「禁片」外,16部電影中也有政治色彩較淡的香港電影,例如關注香港露宿者問題的電影《濁水漂流》、講述移民故事的紀錄片《家庭團聚》,以及1997年的經典作品《香港製造》的4K修復版等。

黃靜表示,主辦方選片時有意識地加入紀錄片、商業電影和獨立電影等不同形式的香港電影,希望增加電影節的多元性,同時藉著英國多元自由的藝術空間,把香港獨立電影帶給在英港人及本地觀眾。

黃靜說:有一些是比較商業主流的電影,有一些是獨立電影。其實在香港的環境,這些電影屬於比較邊緣,上映的機會不大。不過在英國,這裡的藝術影院比較多,而且這一次電影節也有意識,想加入這些以獨立電影視覺出發講述的香港故事,讓觀眾有多些體會,以及看到多些不同角度和電影語言。

主辦方精心挑選參展電影,以突出電影節的主題——斷裂與重生。黃靜表示,自2019年社會運動後,香港出現「斷裂」的狀態:當下香港和以往香港的斷裂,歷史文化,乃至是家庭關係的斷裂,更有大批港人流散異地,而和舊有一切斷裂。

策展人希望藉著不同電影工作者的作品,呈現「斷裂」下不同版本的香港故事,寄望流散港人能重新反思香港人的身份和文化,繼而「重生」。

讓世界知道 香港電影不是只有李小龍和王家衛

黃靜表示,舉辦香港電影節,除了希望凝聚在英港人外,也希望讓當地人了解不同版本的香港故事,讓他們知道香港電影不是只有李小龍和王家衛,也不只是點綴亞洲電影節的一小部分。

黃靜說:希望在英國本地社區,讓英國不同族群、種族的人了解香港近年的現實狀態,所以在選片的標準上,我們較著重於如何展現香港不同層次的現實,我們同時希望可以有香港故事的多元版本。

開幕電影《時代革命》和閉幕電影《少年》部分場次,將設問答環節,讓觀眾和導演通過網絡交流。而《看見你便想念你》和《香港本色》的導演,將親身出席映後座談。

除了倫敦,「香港電影節」將在3月30至4月6日在曼徹斯特、布里斯托及愛丁堡幾個英國城市繼續舉行。

記者:呂熙/倫敦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