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救生艇「搶人才」或「尾班船」? 分析:目的是幫抗爭者

0:00 / 0:00

加拿大撤銷「開放式工作簽證」(OWP)持有人透過「Stream B」申請永久居留的教育限制後,消息一出,一片「加拿大搶人才」呼聲響徹。有身處加國的港人預計,受惠人數超過四千人。一直爭取完善政策的活動人士提醒,救生艇政策目的是幫助年輕抗爭者,申請人仍受到很多限制。

加拿大移民部周二(11日) 宣布,撤銷「開放式工作簽證」(OWP)持有港人透過「Stream B」申請永久居留的教育限制。消息一出,一批已身在加拿大的OWP持有人非常雀躍,並笑言要「gel頭、開香檳」慶祝。

在加OWP持有人興奮慶祝 預計受惠人數超過四千人

其中,一直爭取加國政府擴大「Stream B」政策的民間組織「16/17苦主聯盟」(HK Pathway Stream B(Classes of 2016 and 17 Graduates)Alliance)發言人Connie表示,對「超額完成」目標非常興奮。

Connie說:好興奮,我真是有一刻以為自己聽錯,沒想過是這個結果,因為我們一開始估計是擴大到十年或八年(內畢業),沒想過是完全撤銷限制,所以真的很開心,比想像預期好。現在要等到8月15日才可以開始申請,我估可能政府網頁都要些時間更新,但我想大家第一時間做的應該是去慶祝。或者可能有些人還未做夠一年(工作),都首先是做滿一年,以及要看看有甚麼要求,然後文件都要準備好。

Connie指出,原本因為有「五年內畢業」的限制,導致有大約三、四千名於16/17學年畢業的OWP持有人,無法透過「Stream B」申請永久居留,現在完全撤銷限制後,連更早之前畢業的OWP持有人,都符合資格申請永久居留,相信受惠人數將會超過四千人。

香港監察:有別於一般移民政策 申請OWP時不應有移民企圖

在香港,馬上有不少人深受震驚,一片「搶人才」呼聲響徹。但一直致力推動完善政策的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聯合創辦人Aileen Calverley強調,加拿大的「救生艇計劃」仍存在很多限制,其目的仍然是幫助年輕抗爭者,與一般移民政策有分別,希望大家不要混淆。

Aileen說,「救生艇計劃」的OWP申請截止日期為2025年2月7日,換言之,只剩餘約一年半的時間。

她說,今次 當局撤銷的是透過「Stream B」途徑,從OWP持有人轉為永久居民身份的教育限制,但由香港居民申請做OWP持有人時,仍然有十年內畢業的教育要求。另外「Stream B」下的合資格港人仍必須在加拿大工作滿一年,才能在地入紙申請永久居留,而相關政策的截止日期為2026年8月31日。

對於加拿大方面在宣布新政策時,官員指,今次放寬不單令「開放式工作簽證」的人受惠,持「工作假期」或其他工作簽證的香港人,只要成功在加拿大工作滿一年,都可以透過Stream B申請永久居留,Aileen說仍要觀察期間變數。

Aileen說:其實加拿大很有趣,這個政策不是「一條龍」,申請OWP是一個部門,不要以為你申請了OWP就自動有Stream B,不是的,Stream B是另一份表格交給另一個部門。好似Stream A般,好多人以為申請學生簽證就等於Stream A是錯的,因為很多人在申請學生簽證時,透露了想以Stream A居留,結果都被拒簽,你申請學生簽證就只是讀書,不可以有移民的企圖。
記者:即是我申請OWP時,只是應該告知當局,我的目的是來工作?
Aileen說:對呀,你目的只是工作,之後你再留低永久居留是你的事。加拿大的移民條例很嚴的,一定要看清楚要求是甚麼。

沒計劃再爭取延續救生艇政策 促當局豁免提交「良民證」

Aileen重申,活動人士爭取完善「Stream B」,是由於政策當初設計存有缺憾,2021年2月時的要求是申請OWP者需在五年內大專畢業,令當時不少人慕名而來,但到了2021年6月宣布「Stream B」的要求也是五年內大專畢業才可申請永久居留,就不合理,因為假如需時安排離港、落戶加國、再找工作、做滿一年後,都不可能再符合「Stream B」的五年內畢業要求。

她又指,暫時沒有計劃要求延續救生艇政策,因為已經達到幫助「16/17苦主聯盟」的目標,未來工作將會集中在遊說當局豁免申請永久居留權者,提交俗稱「良民證」的無犯罪紀錄證明書的要求,因為抗爭者不可能自投羅網返回香港取得該證書。她透露,有例子是申請人提交一些顯示其回港可能面對的人身安全風險的證據,可獲當局酌情處理。

她鼓勵仍然有在港的年輕抗爭者,若有意以OWP來加拿大,之後看看是否有機會透過「Stream B」申請永久居留,就不應再猶豫,盡快展開程序。

加拿大移民部周二宣布進一步擴大為港人而設的「救生艇計劃」,Stream B部分將撤銷學歷限制,新辦法下月15日生效。官員表示,新安排是雙贏,既可支援有需要的香港人,亦可以讓加拿大企業獲得具經驗的人力,補充當地勞動力短缺。

記者:胡凱文/方德豪 網編:畢子默